中国书画家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海趣闻 > 中国书画家故事

关良:一位被忽视的二十世纪大师


作者:陈传席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关良 戏装自画像

大家 · 关良

文/陈传席

  明清画家 ,当时及稍后人的记载 ,有几千人;现在人再写明清画史 ,大约只有几十个人。现代(包括现在)画人 ,各种记载 ,大约有几十万人 ,至少有几万人;不需太长时间 ,能入记载的画人就不多了。但关良在画史上是永远不可缺的。这是因为他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而且他的画也十分有特色 ,功力也非同寻常。其后师之者颇众 ,形成一股专画戏曲人物的风气,关良是开山祖。所以 ,他在画史上的地位不可缺。

  朱屺瞻说:「关先生的天分高,画小境界深 ,这样的人一年出不了几个 ,将来的艺术地位是一代大家 ,了不起。画家里可以没有朱屺瞻 ,没有……就是不能没有关先生。」这是真的。

关良先生

  关良(1900-1986年9月28日),晚号良公。生于广东省番禺乡下 ,其父上过两年私塾 ,母亲不识字。关良出生时家贫,后来其父弃农经商 ,家境稍好,他六岁时即进入私塾读书。背《三字经》、《百家姓》、《龙文鞭影》、《论语》、《孟子》等。老师又教他描红 ,两年后 ,临摹字帖。关良小时便喜爱看戏同时喜爱涂鸦。10岁时 ,关良进入广东南强公学上学 ,这是一所洋学堂,但关良自述说:「平时穿学生装 ,初一 ,十五换长袍马褂老师领着二百多学生列队向孔子牌位行叩拜礼 ,跟私塾差不多。」但开课有化学、英文、几何、代数、体育等。13岁到南京的金陵中学读书。关良一直喜爱看戏 ,画画儿。1917年2月关良跟随他的二哥德寅从上海坐船到日本。他的二哥曾在广州跟高奇峰学画多年 ,但为了以后找到一份工作 ,他到日本改学瓷业。为了让弟弟也能在以后找到一份工作 ,他决定叫关良学化学。

关良 太白醉写

  关良初到日本 ,连一句日语都不会 ,他在研数学馆突击学习各门功课 ,加上二哥辅导 ,大体能跟上班。但他后来学数理化成绩一般 ,未必能考上专门学校。这时 ,他二哥好友许敦谷(许地山的哥哥 ,福建漳州人)在东京美术学校读三年级,油画已入选二科画会展览 ,看了关良随意涂抹的画 ,认为颇有「天分」,就劝他改考美术学校。关良对化学本无兴趣 ,也想学画但他二哥坚决反对 ,经许敦谷的劝说 ,加上关良决心学画 ,他的二哥也就不坚决反对了。关良由许敦谷介绍到一流画家藤岛武二主持的「川端研究所」正式学油画。藤岛武二师法法国印象派诸大师 ,造型生动 ,色彩明亮 ,极富感情。关良非常喜爱藤岛的画风 ,但「川端研究所」离他和二哥的住地太远 ,来回乘车要花三四个小时 ,想住校又无钱 ,于是便就近到中村不折为校长的「太平洋美术学校」上学。他在学校里看到很多欧洲古典大师们的画册 ,大开眼界。他虚心向老师请教 ,认真研究欧洲大师们的作品 ,并刻苦学习 ,百日之后 ,他的素描便被评为各班第一。继之 ,他爱上了莫奈(1840-1926),又爱上了高更(1848-1930)、凡·高(1853-1890)、马蒂斯(1869-1954这对他以后油画风格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 ,也对他戏曲人物水墨画的发展起到重要用。

  学画不久 ,他又迷上了提琴 ,又在一位善提琴的日本人川操一君介绍下 ,每日步行3公里外去学琴 ,而且坚持黎明后到校前一小时 ,热情不亚于学画。在日本五年,关良一丝不苟地拉完了霍曼的几册练习曲 ,速写堆在墙角高过1米厚 ,离开日本时 ,他对自己说「要一生保持朝气,以艺术为第一生命,才不辜负五年艰辛岁月。」

关良 真假李逵图

  1922年秋 ,关良回到自己的祖国。不久 ,打听到留日同学陈抱一在神州女校当教务主任 ,关良便去找他 ,陈抱一安排关良和许敦谷教素描。1924年 ,关良又到上海美专教油画,吴昌硕、章太炎、康有为、梁启超、陈树人等都在此校作过讲演,同事中又有黄宾虹、潘天寿等都是国画的名手 ,他又看了很多中国古今名画 ,于是他又开始学习国画。关良说美专教授很多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黄宾翁…」。此间 ,关良认识了郭沫若 ,又认识了郁达夫、成仿吾、王独清以及冯乃超、李初梨、蒋光赤、田汉等人。

  1925年 ,郭沫若去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科主任 ,关良也因留日的同学在广州办美术学校 ,便应聘去广州教油画和素描。1926年 ,在广州又遇到了担任北伐政治部副主任的郭沫若 ,郭沫若把关良介绍给主任邓演达 ,当天即被任命为宜传科艺术股长。关良加入北伐军 ,随军北伐 ,刷大标语 ,画宣传画 ,豪惰满怀。北伐结束后 ,郭沫若亡命日本 ,关良又回到广州美专任教。1929年关良回到上海 ,在上海人文艺大任教。1930年至1933年 ,又到武昌艺专任教。之后至1936年 ,又在广州市美专任教。1936年至1937年 ,又回到上海美专任教。日本人打进上海后 ,关良由上海去云南国立艺专任教。艺专迁往重庆后 ,关良又到重庆的国立艺专任教1945年 ,抗战胜利 ,国立艺专迁回杭州 ,关良又到了杭州在国立艺专任教。1960年 ,退休于浙江美术学院。退休后关良回到上海、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86年9月28日因肺癌逝世于上海中山医院。

关良 花 油彩画布

  关良创水墨戏曲人物画科和他一生爱看戏有关。清代苏州画家胡锡王(1858-1890)宇三桥,也画过戏曲人物,但只是偶尔为之。关良未必是受他的影响。即使是关良看过胡三桥的戏曲画,受到一点启发而终生以画戏曲人物为业,也是正常的。因为水墨戏曲人物画是从关良开始形成风气,现在画家画戏曲人物是受关良的启发和影响,而非受胡三桥影响和启发。这正如明朝的建立者只能是朱元璋,但比朱元璋起兵更早的将领很多,如刘福通、郭子兴等等,可是他们却不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只有朱元璋是。关良也是有宿慧的,他学的是油画,油画有特色,用之于水墨画,也就自有特色。而且,他选择的戏曲人物,本身就有国画的因素,戏台上的人物,胡须、衣着、脸谱,国画中的笔墨、色彩、线条,大体都在其中,便于用水墨形式去表现。不像大自然中的山水、花鸟,其中不但没有笔墨,而色彩也必须提炼、概括、分析,再用笔墨去表现才行。关良选择的戏曲人物——是以前无人画此科,他是开拓者;二是便于使用水墨等表现,只需直接借鉴对象,不必过多地借鉴绘画,这就避免了和前人画雷同。这是他的智慧,也可调走了捷径。

关良 乌龙院

  关良对中国画早期传统并无研究,但他决意学习中国画时研究了很多明清的大写意画,对写意画的形式有所了解。他又在日本认真研究过高更、凡·高、马蒂斯的艺术,从他的水墨戏曲画中,可以看出,他把马蒂斯和凡·高以及高更的画法融化后而用水墨和中国的颜料及宜纸表现出来,风格自然不同于传统。他的画既不是外国的,也不是古人的,更不和他人同有,是中国的,又是时代的,也是他个人的。「食洋而化」、「借古开今」,是画家成功的重要方法。但「食洋」要能化,不要变成用中国的纸墨去表现洋画:「借古」要能「开今」,不要重复甚至拷贝古人这需要技巧,更重要的是需要智,需要感、觉、悟,「悟」更重要。关良既感又觉,最后悟出来了。他做到了「食洋而化」、「借古开今」。所以,他成功了。

  关良的水墨戏曲人物画,线条迟重、生拙,色墨如之,这是他的水墨画特色。他少时学过书法,但后来并没有在书法上下过大工夫。但他的宿慧使他把学到的知识都融会贯通起来。所以,他虽不善书法,但他对书法的精神,国画的精神,都有定的了解,他看清了「终极目标」,一跃而直入「如来境」,其用笔用墨「钝、滞、涩、重」形成了迟重、生拙的特色,且非一般画家所能及。他的色彩也显然是他的油画色彩化而为水墨的色彩,既有油画色彩的影子,却又是中国特色的。

关良 游龙戏凤

  天真、稚拙,也是关良画的特色之一。这不但表现在笔墨也表现在造型。关良是学过素描的按照素描关系,眼睛的上眼皮(睫毛(应比下眼皮要重、粗,但儿童画人眼睛,却是上下一样重的,关良画人物眼睛是上下一样重,如儿童画一般。这就增加了天真和稚拙的趣味。我也曾临过古画,有时把古画人物加以改造,即把面部加入现代素描的内涵这样形象更具体,更细微,更真实,但古意却消失了。画人物画,笔墨是一个难题,造型更是一个难题,你不研究造型,没有自己的造型特点或造型不脱俗,格调不会太高。关良对这些难题都解决了,难题一旦解决,看上去并不难。其实也确实并不难,但能解决的人却不多,这原因便是思维太少,而动手太多,没有思维指导的动手,多是无意义的重复。当然,仅有思维而不动手,那也只停留在思维中,形成不了作品。

  关良之后画戏曲人物的人很多,其中较著名者有:韩羽、高马得,人称「南高北韩」,高画以潇洒见长,韩画以深厚浑朴著称,二人皆好戏曲,有戏必看。其他人只是为了画戏曲人物而画,有的未必是「戏迷」,「迷」是画好的重要因素。

关良 沙家浜册页

  老实说,我更喜爱关良的油画,他的油画也是十分有特色的,十分有新意的。在中国油画史上,他应是一流的画家,即在世界画史上,他也应是十分出色的油画家之一。可惜他后来过多地画水墨画,油画作品太少了。

  关良是绘画史上的重要画家,但各种观点排列出的20世纪大师,为什么都没有他呢?我曾给「大师」定义三条:一是包前孕后:二是树立一代楷模:三是开辟一代新风。关良画虽好(十分特殊),但不「包前」关良自己也说:「我对晋唐绘画下的功夫浅,宋元的作品也缺少深入研究停留在爱看的初级阶段,明清的画熟悉得多,化得不够超脱,后悔中年没有努力至今不敢拿晋唐五代宋元的名画教学,多么遗憾啊。他的画,凭自己的灵性和悟性,在某一方面达到很高境界。其次,他树立的楷模也只在戏曲人物这一方面,「戏曲人物」只属于人物画中的一个分支,范围并不广阔。再次,他「开辟一代新风」也只限在戏曲人物画这一方面他是「小国」的元首,而不是「大国」的领袖,而大部分画人不过是「大国」的「臣民」,甚至是仆隶。「小国」元首不及「大国」领袖影响力广,但地位却是平等的,他也必须有一席之位。「小国」元首如果有魅力的话,在人们心目中甚至超过某些「大国」领袖,例子太多了。

  所以,画人如果做不了「大国」领袖,也不妨选做「小国」的元首,胜似充数于「大国」中的「滥竽」。




上一篇从青楼走出来的画家,法国授予她国家金质奖:潘玉良

下一篇揭开李可染与齐白石两位大师人物画成就被遮蔽一角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