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趣味地理
庐山不属于任何山脉,庐山是地垒式断块山,是在平地上拔地而起的孤立型山系,在这方面跟泰山相类似。庐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名山。但民间素有“井冈山为阳山,庐山为阴山”一说。至于庐山为何被认为属“阴”,人们却莫衷一是。
笔者因研究八大山人,发现庐山被称为“阴山”,有很深的古代“阴阳文化”背景。
一、庐山地理位置属“阴”,位于长江之南
古人将山南水北称之为“阳”,山北水南称之为“阴”。按我们理科生的思维,就是以“太阳光”和“水流”为参考物,来定义“阴阳”。
1)以太阳光为参照物:太阳高高在天上,古人用“山峰”来体现:把位于南边的山坡,可以被太阳照射到,就被称为阳坡,反之被称为阴坡。这里有一个悖论,因为大家习惯认识是“太阳东升西落”,为何以南北来定阴阳?其实我们去天文馆,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而我国位于北半球,所以一年之中的大部分时间太阳光是从南边照射。另外,中国文化的话语权,在中原王朝手上,代表主体正朔的历史进程也是由北向南推进。“坐北朝南而称王”是至高无上的方位,古代宫殿也多如此。
2)以“水流”为参照物:我国的总体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所以河流流向经常是由西北流向东南。同样因为地球自转,河水会产生偏移运动,对河岸进行冲刷侵蚀,逐渐形成凹凸弯曲的河道,仿佛“阴阳太极”的黑白两边。凸岸经常是位于河流的北面,而凹岸常位于南面。
在庐山,无疑,我们应该选择附近最大的地标母亲河“长江”为参照物。我们在地图上非常清楚的看到,庐山正于地介于武汉和南北间的大“凹”底。
这种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认知,衍生出许多阴阳文化。江西堪舆形法理论祖师杨救贫(杨筠松,名益,字叔茂),唐代最有名的风水师,他为自己选墓穴就是在天然河岸的“八卦鱼眼”上,他的墓地在于都药口(跃口),现于都县段屋乡寒信峡杨公坝,正好是梅江河岸湾道。近看如双乳,远看阴阳八卦鱼。
杨筠松著有《撼龙经》《疑龙经》《青囊奥语》等名著流传于世,开创发展的风水地理“形法理论”,世称“形势派”“峦头派”或“江西派”,亦称赣派,被后世堪舆界尊为风水祖师。明永乐5年,明成祖朱棣下诏礼部在全国访求风水术士,请赣州府兴国县三僚村的风水师廖均卿、曾从政为永乐皇帝堪地,得明十三陵、天坛祈年殿、明长城等。这代表,江西的阴阴思想得到皇家正统承认。其实八大山人虽没当过道士,但他有很浓重的阴阳思想。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南昌府部汇考四,记录了南昌各县府都建有“阴阳学堂”:
府治:阴阳学 在按察司东。
外州县,丰城县:“阴阳学 在城隍庙,今废。”
进贤县,“阴阳学 在文节祠东。”
奉新县,“阴阳学 医学 俱在县治东。”
武宁县,“阴阳学 在县治南,今废。”
宁州治,“阴阳学 在州治西。”
上面材料可证,阴阳学是当时的显学。“阴阳学堂”是官方所承认的一门学科,与儒学,医学并列。所以,江西人视庐山为“阴山”,有这文化底韵在,自明清尤甚。
二、庐山“云母”,“石生水”重生的母性思想
我们前面以长江为参照物。回到江西境内,我们以江西的二大母亲河“赣江和抚河”为参照。
古人认为太极初分时一团混沌,为炁:“太极初分一物无,天水相包若鸡子”。三国徐整在《三五历纪》中也说:“天地混沌如鸡仔,盘古生其中”。晋代葛洪在《枕中书》中说:“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仔,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唐宋时期称盘古为元始天尊,宋代编纂的大型道书《云笈七签》仍称:“元始天尊,为万物之初始”。
我们按古人的思维方式,如果把地球视为鸡蛋,那江西的抚河与赣江,这二条母亲河如同破裂的蛋壳上二条巨大的裂缝。抚河最终在南昌汇入赣江,一起流经九江庐山脚下,注入古彭蠡泽,最后进入长江。
广昌是抚河源头,这条裂缝的起点,庐山脚下,正是江西诸水汇集注入长江的接口处,是终点。长江是蛋壳上更大的裂缝,所以,这里是多缝相交,成为各地理学家,道家,以及诗人的打卡地标。
古代江西人有这个视野吗?江西不仅是在风水堪舆,在星宿等天文地理文化的研究上,还真“阔过”:临川人,朱思本(玉隆万寿宫住持)所绘编的《舆地图》就有两半球世界地图,领先欧州近二个世纪。整个明代仅有24位天文学家,临川就有2位(吴昊和乐頀)。明未清初,广昌人揭暄耗五十年精力而写了一部关于天体运转的书《璇玑遗述》。揭暄与易堂程山、宁化李世熊、桐城方以智等活跃在江西,形成一个地域性非常明显的地理学术圈!
我以“敷浅原”为例来说古人眼中的庐山。
《禹贡》曰:“氓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这是以山峰为参照物的宏观描绘。邙山远在河南省洛阳。
《明史·志第十九·地理四》载:“德安,府西南。南有博阳山,古文以为敷浅原,博阳川出焉,东南流入於鄱阳湖。”
“原”有大而广的意思,朱熹当年嫌德安到庐山的距离不够“大”,所以他拒绝承认“敷浅原”在德安。朱熹太可惜了,如果他有我们现代人的卫星地图,那么,他绝对不敢说“小”。“敷浅原”现名叫“望夫山”,正是庐山脚下,站在此处,向西北武汉湖北孝感的方向,长达300公里的平原纵深。朝东南江西余干鹰潭方向,也是足足180余公里。当年鄱阳湖面正是枭阳\鄡阳平原。
还不够大?我们再来看宋人周弼的诗文,
《鄱阳湖》:
鄱阳湖浸东南境,有人曾量三十六万顷。
我昔乘槎渤澥间,眇视天溟坎蛙井。
浪何为而起於青云之底,日何为而碎於泥沙之里。
太极初分一物无,天水相包若鸡子。
扬澜可供李白青州杓,彭蠡付与卢敖洗龟壳。
斗大孤山没处藏,斸取来搘鼎铛脚。
胸中八九吞云梦,似此蹄涔亦何用。
安得快意大荒之东东复东,指麾鱼鳖骑苍龙。
朱熹为什么对“敷浅原”也感兴趣?我分析过朱熹的字“元晦”,他的老师李侗帮他取的,元,就是熹字下四点水的解释。“元”,大也,代表着万事万物的起源,又乃四德之首。八大山人为什么也感兴趣?“熹宗”,是明皇帝朱由校的年号,他生于熹宗二年,天启六年。“熹”与“天启”字面就有混沌,盘古开天地的意思。这些都有母性的思想,这文化人的精神内核都是一样的。八大山人有一个只在族谱中出现的别号“彭祖”,意思为山水之源。中国神话传说,宇宙浑混状态,然后孕育盘古,开天地才万物生。泽是水,祖同“且”,有男根的意思,阴阳相合。
我们在研究中经常能发现,河流的流境内,比如源头与结尾,文化往往相通。抚河与赣江在南昌滕王阁附近相汇,最后在庐山脚下注入长江。
南昌之“昌”有异体字X(上日下口),《正字通》解释:《精蕰》作X象“日月之合明,乾坤二用”互体成功也。这个思想是周易返原,天地合德,日月合明。民间传说“庐山是阴山”也是源自这个思想吗?按赣江的上流所存在广范的石固信仰,古人把“石清涨”引申为“云雨合欢”,还真有点文化依据。石固信仰中“盘瓠”,和九江“彭泽”,本就有母性崇拜的思想在。
根据王象之和方勺等宋朝人的记载, 当时人们观念中“石固神”可致“水清涨”“石生水”。《舆地纪胜》载:“神之灵异如水清涨之类是也。”所谓“清涨”,即无雨而河水自盈也。在史料中,“水清涨”的文化标签经常贴上“赣江”。而石头何以生水?最典型的就是“庐山云母”。
《庐山记》:“天将雨则有白云,或冠峰岩,或亘中岭,谓之山带,不出三日必雨。”然不独庐山为然,大凡山极高而有洞穴者,皆能吐云作雨。古代神话,往往把“石生水”高山洞穴“吐云作雨”的自然现象艺术加工,传说为巫山神女兴云降雨。“云雨”便也成了男欢女爱交合代称。
庐山顶端因处高空地带,加上江环湖绕,湿润气流在前进中受到山地阻挡,易于兴云作雨。资料记载:庐山雨量丰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达168天。在雨量丰沛条件下,有多达90多座峰岭的庐山,构成众多的瀑床,加上水源四季不断,形成数量众多景观壮美的瀑布,为庐山一奇。
说起水,在庐山,天下第一泉“谷帘泉”闻名天下,其侧有“云液泉”,“在府城西三十五里。山多云母石,泉甘且清,盖云母滋溢所致,故名。”
庐山果然有“云母矿”呀。
云母,在古人眼中,是非常神奇。云母石:《太平御覽卷》“南子曰雲母來水 雲母石可致水”
《太平御览》卷八百八 珍宝部七,对此有详细的记栽:
“○云母 ……
《唐书》曰:吴王杜伏威,性好左道。因合金丹,求长生之术,常服云母散。
又曰:尉迟敬德遂飞练金石,闲居服云母粉。
《淮南万毕术》曰:云母入地千岁不朽。云母在足,无践棘。(注曰:取大云母涂足下,践棘,不能刺。)
《淮南子》曰:云母来水。(云母石可致水。)
《抱朴子》曰:云母五色:其多青者名云英,宜以春服之;多赤者名云珠,宜以夏服之;多白者名云液,宜以秋服之;多黑者名云母,宜以冬服之;但有青、黄二色者名云沙,宜以季夏服之。皎皎纯白者名磷石,可四时长服。
又曰:吴景帝戍将於广陵掘冢,有人如生。棺中云母厚尺许。
《西京杂记》曰:晋幽公冢甚高美,门关皆是石坐。拨除深入,乃得云母,深处见百馀尸,纵横相枕籍,皆不朽。惟一男子,馀皆女子,或坐,或立,或卧。衣服形色不异生人。
又曰:成帝设云母帐、云幄、云幕於甘泉紫殿,世谓之三云殿。
《晋公卿礼秩》曰:赐太牢,安平王治云母辇。
《晋宫阙名》曰:含元池中,有云母船。
《洛阳宫殿记》曰:宫中有林商等观,皆云母置窗里,日照之,炜炜有光。
《列仙传》曰:方回,尧时隐人,练食云母。
《三齐记》曰:东武城有云母山,山有云母,因以为名。安期先生常所游饵。
《东园秘记》曰:以云母壅尸,则亡人不朽。帝冯贵人素国色,亡已十馀年,冢为贼所发,形貌如故,但冷耳。盗共奸通之。后捕得之,此贼言贵人棺有数斛云母。
《石虎邺中记》曰:虎作云母五有金薄扇。
裴渊《广州记》曰:增城县有云母,向日出,照之晃曜。
《地理志》曰:琅琊定山出云母。
王建平《典术》曰:云母有五名:其色青黑五色乱文者名曰云母;白百微青名曰云英;如水露,黄白名曰云沙;青赤杂者名曰云珠;黄白而赤重厚名阳起石,云母根也。其中黑文班如钱,名云胆,伤人,不可服。第一磷石,第二云母,第三云珠,第四云英,第五云光。服磷石寿五千年,服云母寿三百年,服云英千年,服云光与天地同保。
我大致总结一下《太平御览》中“云母”的特征:一能发光,二能防腐,三能当仙药吃了能飞升。这些都和“云母来水”“石清涨”的思想一致,和古人对的生殖崇拜一样,都有起死回生的愿望吧。
再举庐山云液泉一例:
唐代吴筠《宗玄先生文集》诗别集有《庐山云液泉赋并序》:筠所居之东岭,其侧有泉,洪纤如指,冬夏若一。山少凡石,至多云母,其水色白,味甘且滑。此则云母滋液所致,因名“云液之泉”,乃结宇其旁,引于轩庑之下。既饮既漱,永玩无斁。今兹夏季不雨,至于十月,江河耗,井涧涸。此泉泠泠,不减平昔。懿其若是,爰以作赋。
坤元孕气,潜畅成泉,冠五行之首,为万物之先。爰有清流,出此山侧,处蒙险而难和,犹井渫之不食。我搜灵秘,载披载登,见其地僻至洁,源深有恒,冱寒不为之损,暑雨不为之增。乃考室就饮,而乐在枕肱,甘侔元玉之膏,滑乃云华之液。疚可蠲,生可益,引充狎玩,惟意所适。悬之则洁素,壅之则澄碧,昼浮光以悠扬,夜含响以淅沥。阴阳为灾,水旱失节,不雨炎夏,暨乎元月。汪汪洪波久已竭,耿耿瀑布今亦绝,挫江湖之浩荡,沈涧谷之微劣。斯泉秉彝,毫纤无亏,虽远不沾惠,而近有所滋,彼漰霈于畴日,岂不惭涓涓于此时。夫醴泉无源而易涸,丹溜乍见而难挹,曷若止以为鉴,酌焉取给。何异神仙之瀵,帝台之浆,涌异域之表,湛无人之乡,兹亦标奇于绝境,真可谓灵而长者也。
从这文章中,我们不难看出,吴筠认为泉水仍“云母滋液所致”,他提出“坤元孕气,潜畅成泉,冠五行之首,为万物之先”的观点,也就是阴阳思想去解释“石生水”的自然现象。我想,庐山所谓的“阴山”,其实是“母山”。
我前文提到,河流流域文化通常相通。再细细整理,笔者发现抚河源与庐山有许多共同文化元素。如庐山附近的“天子嵊”在广昌驿前镇也有同名地名。盱源泉眼所在的山脉叫“血木岭”,《广昌县地名志》说曾名“南障山”,这和《山海经》中的“天子障”有关联吗?甚至“广昌”县名,最早也是汉代出现在的都昌一带。
抚河源“龙井”上方也有一“母石”。
我们检索关键语,发现“旴姥mu盱姆”频繁地被用来指代抚河。至今,在抚河源头的广昌姚西仍有“旴姆桥”。所以,抚河源\盱源的“母石”,和庐山云母石,这源头,河尾的文化思想是一致的。我们甚至可以把当年的治水大英雄“许逊”,他姊,盱烈之母“盱母”纳入其中进行研究。
八大山人号“彭祖”,我都曾怀疑他因为探寻河源,而受到的启发?
武汉大学图书馆藏,八大山人行书《南江天子障诗卷》云:“南江天子障,湖蠡而西,洪江也,仍曰南州。南州水上小大鳙鳙,然不知蓬转为谁。日往亭台,语番含,胜概各有致,而在水与在山别也。莼先生游壮,且欲图以观道之妙,许愚先。先人《瀑泉集》,又《坚白集》,承慨亡异,同矣。马尾、开先,将归庐山。”并落“弟驴屋驴书”款,钤白文方印“夫闲”及朱文方印“驴”。
鳙鳙鱼,出自《山海经》卷一,“东山之首……其状如梨牛,其音如彘鸣。”“不知蓬转为谁”,蓬转即“鲲鹏转”。《庄子·逍遥游》“鲲化为鹏”的说法。八大山人的作品中,就有着非常强烈的“起死回生”信息。
这种思想常见,屈原,项羽,方以智,他们以“死”明志,但其精神都得以被后世尊重和传唱,这确实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生”。我们可以统计这几个典型故事中的共同元素,仍是“南方,舟,水”。
如谪仙人李白有首《丰城剑》:
宝剑双蛟龙,雪夜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
一去别金匣,飞沉失相从。风胡灭已久,所以潜其锋。
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
这是描写丰城莫邪与干将两柄宝剑出土,然后化龙飞升的故事。“芙蓉”这里是指赣江;江西是“吴尾头楚”,所以说“吴水”。这里有“剑、龙、芙蓉、雷、水”,作为赋予宝剑生命,可化龙的元素或条件。
九江得名于境内九水,九水其实就是当时豫章境内的九条“母亲河”。从这个宏观角度来看,其实九水都在庐山脚下相汇,最后注入长江。水为生命之母。江西二大母亲河,抚河是华夏“花神”仙姑女神信仰的发源地,赣江也有“芙蓉江”之别称,这些都有阴性的文化符号。从这个文化视觉看庐山为“母山”,“阴山”,实至名归。
上一篇: 珊瑚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珊瑚海在哪里)
下一篇: 三山五岳指的是哪三山和哪五岳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Copyright © 2001 zhsh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华书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