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运河是海河的支流之一,干流通州区至天津也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段。古称白河、沽水和潞河等。其上游为温榆河,源于军都山南麓,自西北而东南,至通州北关与通惠河相汇合后始称北运河。发源于北京市昌平区及海淀区一带。向南流入通州区,在通州区北关上游称做温榆河。然后流经河北省香河县、天津市武清区、在天津市大红桥汇入海河。
名称由来
白河(白漕)是明代的称谓。北运河开凿于潮河、白河全流以前,以白河下游为基础开挖形成,因此,明代称之为白河。明代亦与南运河等河段一起称通济河。沽河也是白河的旧称。
作为北运河的起点,通州区(原通县)古称潞州,故北运河潞州以下古称潞水,又其为漕运所经,故称北运河。
北运河历史
北运河古称“沽水”“白河”“潞河”,历史上是皇帝沿水路出巡的必经之处,故又被称为“御河”。自北京通州北关与通惠河相汇后始称北运河,流经河北香河,到天津汇入海河,全长186 公里。
北运河历史上是一条通向北京的重要漕运河道,它对沿岸城市的形成与繁荣、农业的进步和工业发展、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都曾做出过重要历史贡献。
北运河通州段漕运的繁盛景象
北运河漕运最繁荣的时期当属元代,当时由于京城所需粮食大增,漕运量成倍增长。位于北运河香河段的王家摆渡口,是当年京东几县进京的交通要道。历史上,运河上的粮船,进京出京大都在此停泊,每日舟船往来不绝。“东南民力由今达,西北军储自此供。”透过古人诗句,我们可以依稀想见王家摆昔日商贸繁华景象。
京杭大运河是元、明、清三代的生命线。为了确保运河安全和畅通,这段时期主要从修筑堤防、开挖减河和引水济运方面开发治理北运河。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北运河长流不息、减灾富民,北运河构建起的管理运行体制也越来越完善。清代的漕运制度在历代中是最全面的,朝廷除了在中央机构设立管理运河的都水司,还在沿线地方设置相关机构,并细化其职责:有的负责商贸税收,有的负责疏浚修堤,有的负责维修建造船只。在这样完善且严格的体制管理下,运河两岸生机勃勃,聚拢了旺盛的人气并发展起相关产业,继而促进了沿河城镇的诞生,孕育出了丰富的人文景观。
随着京津铁路通车,1901年清政府宣布废止漕运,漕粮改由火车直接运至北京。“舟车辐辏,万民攒集”的景象从此成为永久的记忆。
北运河孙家务段
如今的北运河已成为展示运河文化、首都文化、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并作为北京市重要的排水河道,承担着中心城区90%的排洪任务。
京杭大运河杨洼船闸
清波荡漾北运河,一水连通京津冀。2022年6月24日,大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互联互通试验性通航。北运河重现古运河上漕运兴盛之景,“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美丽愿景正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