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 乐做伯乐,但不愿被“出卖” 尽管画家对画廊颇有微词,但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认为,画家自产自销的模式并无优势。这家位于798艺术区的画廊,去年曾入选某权威艺术杂志评选的中国画廊百强榜单,拥有当代艺术与设计版权开发中心、艺术品商店、白盒子艺术沙龙、艺术与品牌拓展等商业功能。“相比于单个艺术家,有实力的画廊无疑拥有更多艺术资源,尤其在市场行情把握方面更显先见之明。”孙永增介绍说:“画廊在艺术家成长过程中,要做包括学术梳理、展览推广、藏家维护等在内的大量工作,赚钱盈利也相当不容易,因此画家与画廊之间要有很好的信任关系和契约精神。” 孙永增经常通过业缘关系,从全国各地“网罗”来一批非著名画家到馆内集体创作,以期发现一些新星。不过,业内一位批评家认为,国内画廊目前并未在吸引画家方面体现出多少优势,“出于市场收益考虑,画廊往往会优先甚至将签约指向锁定为名家,然而名家自身活动能力并不需要"倚重"画廊;非著名的画家倒是积极性有余,可画廊"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几率陡然增大。” 画廊“佩斯北京”2008年进驻798艺术区时,坊间有人断言,“狼来了”将导致国内画廊倒掉一大片。可事实是近些年新开的画廊数远远多于倒闭的数量。赵孟君认为,画廊的持续增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画家和画廊已有较高依存度。经过前些年与多家画廊的短暂合作后,他希望今后能与一家“对上眼”的画廊“长相厮守”。 不过,画廊和签约画家由“亲如一家”到“互相指摘”的现象并不鲜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画廊业主抱怨说,早些年,自己动员身边不少圈儿内好友出点子、推画展,帮助对方提升名气和画价,可就在瓜熟蒂落之时,画家却以双方合作期限已到为由,将所有收益据为己有。他说,“我乐意去做伯乐,因为于我有利,但我不能容许"见利忘义",被出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