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什么,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但从其材质来说,不过就是一张宣纸或一块油布而已,当人们赋予她精神内涵以后,就变成了国画或油画,而当她获得市场认可时,她就成为了艺术品。然而这之间存在着两重转化,前一重是艺术家,后一重则是艺术收藏者或投资者,艺术家转化禀赋不一,就有了高下;收藏者或投资者对艺术家作品的认可程度不同,也就有了天价与无价的天壤之别。
最近铺天盖地有关金融海啸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让不少人看了产生反感,一方面不少内容带有鲜明的个人利益和倾向;另一方面多是表象的判断,而缺乏建设性的思考。中国当代艺术这次灾难深重,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不少人兴高采烈地庆贺自己的预言有多么地准确,一些人更有想将其一棍子打死的冲动,而这种对当代艺术深恨的人,多是处于对自己利益立场的考虑。当代艺术近几年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地的关注,想来其中的原因很多,关键是她满足了不少人的审美趋向,同时由于其贴近社会,反映现实,所以具备更广泛的国际市场。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她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理由,然而由于利益的追逐和立场,过分追捧和憎恨却成为了当代艺术的主要舆论环境,这反映了我们对艺术认识的不成熟。
前段时间高调鼓吹做“买得起的艺术”的“艺术中国”艺博会也被金融海啸给刮跑了,混同在文化部主办的几个展览中,这不能不说是遗憾,然而这种遗憾来源于宿命。在以油画为主题的艺博会在全国多不胜数并且在今年成交都不理想的情况下,再往里面挤,怕是非得弄个亏本的结局。油画热了,大家挤破头,而渗透在中国人血液里、有着更广泛群众基础的中国书画,却鲜有人去整合出一个高水准、上档次的艺博会,真不知是崇洋媚外在作怪还是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人才?难道也要等到外国人来捧场中国书画,我们才会有这个动力。
最近两年国内相继举办了不少水墨艺术大展,志在开拓出中国本土的当代艺术,但是效果却远没有油画当代艺术那么好,一方面在于推广力度过于薄弱;另一方面就是水墨运用和创新经不起国人的检验,水墨根在传统,连传统的笔墨功夫都继承不好,何论创新。
艺术永远靠作品说话,市场好的时候或许能鸡犬升天,市道低迷时立马就能现出原型来,金融海啸下的这次秋拍就是最好的例证,近现代书画只要作品好,普遍都出现追捧的景象,成为本轮秋拍不多的亮点之一。然而,高价位的作品在本轮出现得很少,反映出在金钱与纸、布的权衡上,人们大多数选择的还是保留现金抑或是开始怀疑那些高价格作品是否能与自己的金钱相等值,毕竟艺术品不是必需品,是针尖上的麦芒,摘下还得有闲钱和闲时。
金融海啸将艺术打回原型,回归到一张纸或一块布,如何让纸和布的分量更重,如何识别分量更重的作品,或许是当下金融海啸给我们的难得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