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无法跟北京抗衡,这是因为过去南方的拍卖公司错失了许多发展的良机,现在,仅仅靠一家公司无法决定一方市场。但如果把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看作50年甚至100年这样的长时期,杭州的艺术品市场显然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更何况,中国传统绘画的根儿一直都在南方,诸多有利的条件使杭州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艺术品拍卖的中心。”西泠印社拍卖公司总经理陆镜清对杭州市场未来的发展十分看好。
还有谁能分一杯羹?
一些业内人士在为杭州的崛起而欣喜的同时,另一些人则为曾经的艺术品拍卖重镇——广东的出路而感到担忧。相较于杭州,广东的拍卖业成熟得更早。1992年,深圳动产拍卖公司以首届“中国当代名家字画精品拍卖会”而载入了艺术品拍卖的史册。此后,以广州为中心,广东的艺术品拍卖业逐渐兴起。
广东,一向是中国内地数一数二的富庶大省,处于经济发展的前沿,毗邻香港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其与香港艺术市场的沟通和资源交换。广东的艺术品市场也从不缺乏热点,无论是外销瓷、岭南画派,还是目前的当代书画和油画,甚至是影像和多媒体艺术,广东都堪称艺术资源丰富的大省。
然而,15年过去了,广东的拍卖公司中能够叫得响的似乎只有广州嘉德和广东保利,而这两家在理论上还都是北京的分支机构。就在全国各地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时候,广东虽然作为国内的拍卖大省,其本地定期举行艺术品拍卖的公司却只有那么五六家。广州银通拍卖公司的一位负责人甚至对媒体坦言:“广东这个市场由于拍卖行太少,挑战的热情相应也不大,市场的竞争感有,但不强烈。”
“广东艺术品市场热闹程度远远比不上北京和上海,规范程度也差。投资者比较盲目,目光更多的集中在广东本地艺术名家,不太懂得从艺术方面来衡量作品的价值,比较注重艺术以外的东西,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几乎处于一种空白。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主要在于广东的藏家缺乏长远的投资眼光,文化氛围也比北京、上海要弱些。”广东美术馆副馆长蒋悦在谈到广东艺术品市场的现状时曾这样对媒体表示。
一位多年来一直关注广东市场的业内人士则告诉记者:“广东市场原本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也本应该成为艺术品交易的一大中心,但由于拍卖公司经营不善,不进反退,就连手中的‘法宝’岭南画派也始终没有好的行情,要走出困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与广州同处沿海的厦门,似乎与广州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有着相似的发展条件。2006年秋,1亿多港元的鎏金铜佛让人们记住了蔡铭超,也让人记住了厦门心和拍卖公司。但实际上,除厦门心和外,厦门国拍、海峡拍卖行等都在几年前就开始举槌拍卖艺术品,并且得到了业内的关注。
闽南地区历史上就是盛极一时的经济文化要地、对外贸易的重要口沿,改革开放以来又是最早的特区,经济发达。厦门的文化氛围也并不弱,拥有不少本地的画家和艺术家,这些都使得厦门的艺术品拍卖有了发展的基础。此外,由于与台湾的地缘优势,在承接台湾回流文物方面,厦门颇具吸引力。事实上,承接港澳台、东南亚等地艺术品的回流已经成为厦门艺术品拍卖的“招牌”做法。不过,与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相比,厦门毕竟资历尚浅,且缺乏全国性的业内品牌,因此厦门的艺术品拍卖业要占有一席之地恐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此外,与上海毗邻而居的南京也在南方艺术品拍卖的格局中占有一定的份额。所谓“金陵佳丽地,十代帝王都”,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古有金陵八家,现有新金陵画派,这些都是南京进军艺术品拍卖业的资本,南京十竹斋、爱涛、嘉恒等本地的拍卖公司也早已成为南京艺术品市场的中坚力量。2005年,百年老字号北京荣宝也将其书画拍卖会开到了南京,看中的正是南京深厚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