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色彩分类
1、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色,这三色无论是色光还是颜色本身,都是其他任何颜色无法调配出来的,而三原色却可调配出各种的颜色来,所以人们也称为母色。
2、三间色:在三种原色中,用其中任何两种颜色混合,产生出来的颜色就是间色。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橙、绿、紫三种颜色即为间色。
3、复色:一种间色与一种原色或另一种间色相混合产生的颜色就叫复色,也称再间色。
二、色彩的配合
1、同类色:同一色的深浅变化,有色彩单一的效果。在同一颜色加白(加水)或加黑,由于加入量的不等,产生深浅不同的各色,如深红、红、浅红等。
2、类似色:指色相比较接近的各种颜色,如:紫红、红、朱红等。
3、对比色:指色相环上距离120度以上的色为对比色,有相互对抗排斥和相互衬托的色彩效果,使各自特点鲜明强烈。
例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红橙与蓝绿、黄绿与红紫、橙黄与蓝紫。
色彩明度变化
三、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颜色的相貌或颜色的名称,指色彩从种类上的区别,如红、黄、蓝、绿等。
2、色度包含色彩的明度和纯度。
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色彩的明亮程度取决于各种色彩含黑色量的多少,色彩本身含黑色量的多少,色彩本身含黑量越多,它的明度就越低。同一类色有深浅之分,如墨绿、浅绿等。不同种类的色彩之间因明度的对比而产生区别,如黄比橙亮,红比蓝亮等。色彩明度强烈的次序大致是这样排列的:黄、橙、绿、紫、蓝。
纯度:是指色彩鲜明和纯正的程度。每种的色彩都有它自己较高的纯度,这种纯度的高低取决于其他的色素的多少,其他的色素加入越多,原来的色彩就越浑浊,因此原来的色彩鲜明度就减弱,纯度就随之降低。
3、色性:色彩冷暖的性质。各种不同色彩的对比会给人一种冷暖不同的感觉,这种冷暖的区别就是色性的区别。不同的色相具有不同的性,相同的色相也可以有不同的色性。如柠檬黄、浅黄、中黄、土黄、橘黄,虽然他们的色相都为黄色,但相比较之下,也有偏冷偏暖的倾向,当然冷暖都是相对而言的。
色相、色度、色性在一块色彩中是同时存在的,观察调和色彩时三者必须同时考虑到,一笔画下去要三者兼顾。
色彩学的基础知识
四、构成色彩关系的因素
1、固有色:物体本身特有的颜色特征。一般来说,任何物体都有它各自的颜色,这是根据光的作用,而使人得出一个概念。实际上,物体只有对不同的光波的固定吸收和反射等光学特征,而没有真正固定的色彩,通常所称“固有色”的含义是指一般强弱的光照射下物体呈现的颜色。
2、光源色:来自不同的发光体具有不同色相的光色(暖光如:烛光、白炽灯、火光,冷光如:月光、天光、荧光灯),光色直接影响着物体受光的亮面。
3、环境色:指物象处在某一具体环境中,受周围物体反射光影响而形成的颜色。由于反射作用引起物象色彩变化,通常反映在物体的暗部。环境色虽然没有光源色强,但却很复杂,甚至有时也可改变物体固有色。
环境色的影响有规律可循:光源越强,环境色反色就越强;物体间距离越近,环境色彩影响就越明显;物体的质地越光滑、色彩越鲜艳,反射的力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弱。另外,环境色在物体暗面与亮面反映是不同的亮面反映的主要是光源色,而暗面则主要反映环境色。因此环境色更加丰富了暗部色彩,由于暗部的色彩形成朦胧而含蓄,也就加大了处理与表现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