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书画家
当前位置:首页 > 书画名家 > 中国近现代书画家

罗中立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人物轶事
  作品《父亲》的背后
  农民是这个国家最大的主体,他们的命运实际上是这个民族和这个国家的命运。”罗中立说。


当代著名中国油画家 罗中立 作品《父亲》

  《父亲》原型是大巴山一位老农民。罗中立出生于重庆一个工人家庭,他承袭了父亲在美术方面的爱好。1964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在附中二年级时,他来到离家200多公里远的四川达县。罗中立说:“我们学校那个时候因为整个教学的方针就是为政治服务,为要生活,深入火热的工农兵群众当中去教学,学校在大巴山新村小学。”他至今还清楚的记得,三十多年前的那个夜晚,热情的村民里三层、外三层,将罗中立等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们围在新村小学的空场里,村长喊着学生的名字,喊到一个就被一户村民领走。
  罗中立那天被一个叫邓开选的老人领到了他家的土屋里,罗中立觉得那天的蛙鸣特别响,星星特别亮。他在那头吸烟,那个烟味让我从此都闻不了烟味。我一直不吸烟,但是那个时候都非常喜欢,都闻惯了。”罗中立说。在一个十分陌生的环境里,罗中立很快与自己的房东大爷搞好了关系,夜里就和老人睡在一个床上,邓开选老人也就是后来油画《父亲》的创作原型。再到大巴山离《父亲》越来越近擅长用毛笔画连环画的罗中立确实有着同学羡慕的技术。
  1968年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罗中立又选择去达县,在达州钢铁厂当了一名钳工,后成为厂里专门画批判专栏的宣传干事,画过不少连环画,还为厂子里的宣传栏画过主席像。罗中立说:“那是一些很大的墙面的主席像,《毛主席去安源》啊,还有一些大的头像。”1977年9月,国家恢复高考。罗中立报考了四川美术学院。罗中立说:“我是一心想着考国画的心思过来的,但那一年刚好不考国画,没有国画招生,只有油画、版画、雕塑,我想以前画那个粉画,跟油画差不多,我就选了油画,反正四年下来,我还是干我的国画。”他只能躲在宿舍里画连环画,四年下来画了300多幅。难道罗中立真的就要在连环画中找到成就感吗,他离自己第一幅《父亲》有多远?这时,又一个机会出现了。
  到了二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始研究生考试,罗中立就报考了国画研究生。专业考试排名第一,但他却没有考上,原因是他的古典文学不及格。国画系教授还说,幸好罗中立的古典文学不及格,不然就不会有后来的《父亲》了。没有考取研究生的罗中立只好回来继续画油画。这时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的消息传来,罗中立决定为自己的油画生涯作最后一搏,他又一次到大巴山寻找创作灵感,这时的他离《父亲》这件作品又近了。三到大巴山终于画出《我的父亲》在四川美术学院第二年,快到农历大年三十时,罗中立在路边公共厕所看到一个收粪的农民,这个场面触动了罗中立。“看到他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而且外面的天气阴雨绵绵,非常湿、非常冷,当时我看他还是很麻木的,完全不知道已经是大年三十这样一个感觉,所以当时一下子很震动,然后回去马上画了很多关于收粪农民这样一个场面。”他认为是又脏又臭的农民支撑着国家,农民才是支撑国家和民族的真正脊梁。
  当时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的通知下来了。罗中立准备用《收粪的老人》创作一幅作品,
  他对朋友说要画一张大的大头像,原话是“像毛主席像一样大的画”。说完后就大跳,又跳又舞很兴奋。正式创作以前,罗中立又回了一次大巴山,他把邓开选老人所有的照片能找的都找了出来,能画的都画了出来,然后把这些综合出来构成一个老年农民的形象。期间差不多半年时间里,一稿一稿地变化着。等他从大巴山回到学校,画的题目也从《收粪的农民》变成了《我的父亲》。1980年夏天的四川美院,同学们都在为即将召开的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作准备,学院也非常支持,改变了以前过点熄灯的做法,宿舍的灯整夜不熄。加支圆珠笔表明是新社会的父亲当时有人看了《我的父亲》说,你这个是旧社会新社会,你这么搞也看不出来。于是提议加一支圆珠笔,这个圆珠笔放在耳朵上头。只有解放以后才有圆珠笔,旧社会解放前是没有圆珠笔。罗中立说:“加一个圆珠笔的话,就表示他是一个新社会有文化的一个农民就不像苦巴巴看到一个旧社会的老头。我很快把这个圆珠笔画上去。
  为了缩小这个圆珠笔视觉上的强度,所以我把透视画得特别大,基本上是正面透视的一支用竹杆套的那种带圆芯的笔,那个时代很常用的一个圆珠笔的形象。”罗中立加上的这支圆珠笔如果不仔细看的话几乎不容易发现,可是就是这小小的一笔改动就决定了父亲这一具有历史性的作品和罗中立的未来命运。农民形象的草图几经变化变成了一幅巨形图像,这件作品在最后时间终于通过了当时的四川省美协的审查,同意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取掉两个字引发对《父亲》的争论作品送到了北京,罗中立的心提到了更高。“各方面的一些压力,一些估计,对它都觉得挺悬。” 这是中国油画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幅巨幅头像。看着眼前满是皱纹苍老的面孔,几乎所有的评委都被深深的的打动了。据说,这一天评委们在画像前站了很久,细细品味着画像的每一个细节。就在这时,评委吴冠中认为,作品表现的人物完全是我们上一代的父亲形象的一个概括,用“我的”太小了,应该把“我的”拿掉,就留“父亲”,就代表父亲那一代。尽管吴冠中的建议只是去掉了两个字,但这恰恰引发了新的争论,新中国成立以后,观众来投票《父亲》一举夺金奖1980年12月20日,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终于在中国美术馆拉开了序幕,参展作品543件。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罗中立的《父亲》再次成为观众瞩目的对象。由于评委们一开始就对参展作品存在不同的意见,所以如何给出每一件作品的公正评价也就成了难题。最后评委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评判权交给观众,让他们来给作品打分投票。如此重要的全国性展览让观众来打分还是第一次,观众们会选择哪一幅画呢?当青年美展在北京广受关注的时候,罗中立正在达县陪伴着即将临产的妻子。
  一天早晨,广播里突然传来了令他难以置信的消息:罗中立的《父亲》获得当时标志中国美术界的最高荣誉——金奖。热情的观众给他的作品投了800多票,比第二名作品高出了700多票。一时间,关于《父亲》的美誉之词不胫而走。但是,更让他惊讶的还在后面,获奖之后,一场围绕《父亲》的更大争论正在悄悄酝酿,而且批评的矛头竟然又一次不可思议的指向了父亲耳朵上的圆珠笔。很多人认为圆珠笔多余,也有的认为这支圆珠笔加得好。1981年的6月,关于圆珠笔的争议仍然没有结论。
  这一年,罗中立作为参加青年美展的优秀艺术家受邀赴北京参加艺术研讨会。这是罗中立第一次以艺术家的身份有机会向专家和老师们解释自己的创作思路。在研讨会上,罗中立终于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

  赈灾赠画
  罗中立为赈灾义卖近作慈善家张靖依不看画就砸160万
  罗中立“卖”画了!并且一“卖”就是5幅。昨日,“为四川地震灾区捐赠艺术作品专场展”在重庆美术馆开展,重庆美协主席、四川美术学院罗中立带头“卖”画,在他的倡议下,川美86位师生拿出122件作品进行义卖,并被罗中立的一位“粉丝”以160万人民币打包认购,而所有收入都将捐赠给重庆红十字会。
  不舍“大巴山”
  罗中立守了它两天
  尽管罗中立的画作在拍卖市场炙手可热,但鲜有近作在市场上露脸。而本次罗中立“卖”出的作品中,除了两张水彩和两张色粉,还有一张罗中立2004年创作的“大巴山”系列的油画。据了解,“大巴山”系列,是《父亲》之后罗中立创作的又一重要“乡土”题材,他对这部分作品十分珍爱,不愿让其流入市场。而此次将这幅8开尺寸的作品义“卖”,也是考虑到会有比较高的市场价值,罗中立给这幅作品的自估价为25万,但按照拍卖市场的普遍规律,这幅画的市场价值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罗中立的夫人私下告诉记者,罗中立对这幅画非常不舍,在捐赠前,罗中立一个人在工作室守了两天,并且拿起画笔对这幅画又重新进行了修改和色彩的补充,罗中立说:“别人买这幅画是对灾区的支持,一定要让作品更完美一些。”

  画家近况
  中国当代艺术院将正式在京挂牌,四川美术学院院长、著名艺术家罗中立由文化部钦点出任艺术院院长。同时,21名艺术家被文化部聘为研究员。按照当代艺术院艺术总监叶永青的说法,“英国皇家艺术院或者法兰西艺术院那样的机构给杰出艺术家以院士称号,文化部的这一认聘,也等于说给了中国的艺术家们‘院士’的荣誉。”此后,罗中立的身份除了艺术家、川美院长,还成了20个“院士”的“带头大哥”。当带头大哥,担子并不轻。中国当代艺术院艺术总监叶永青透露,罗中立担当院长,是文化部直接任命的,他考虑再三,最终才决定出任。这个院长并不是名誉上的,艺术院除了是个“名誉殿堂”,更是要构建一个平台,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深入的梳理、研究、推广,让其在国际上产生更大的文化影响以及对话能力,同时还要承担部分的教育职能,“罗中立身上的担子并不轻。”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刘小东

下一篇赵无极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