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性 中国画收藏价值选择的新视角
来源:美术报 文章作者:佚名
中华书画网7月7日讯:自己在中国画市场中沉潜时间虽然不长,但也已有十余年矣!其间光怪陆离,可谓一言难尽。周围昔日对画一窍不通的朋友,有的也拿起画笔,成了新文人画的代表人物,或者拉山头建画派,也的确让不少收藏家付出了代价,以至于不少收藏家也频频询问我的作品多少钱一尺,让我有些哭笑不得。看来,笔者也应该学两笔、练两下,混个老年大学的水平,虽不至于抡大刀骗社会,倒也可让自己的钱包鼓一些。这虽是笑谈,但的确可行!当艺术精神走失的时候,什么样的垃圾都可以招摇过市。 ■艺术的本质是创造,不是样式 中国绘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李泽厚先生将其系统地挖掘,称其为美的历程。从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到明清以笔墨为主的浪漫与感伤,皆勾勒出了中国绘画思想演变发展的基本过程。“五四”运动以来,西方绘画思潮一直强烈地冲击和影响着中国绘画的发展,特别是造型技术的引入、色彩技法的导入及构成观念的深入研究等,都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绘画技术。“八五”新潮前后,这种以借鉴和吸收西方的有关技法及观念的潮流达到了一种高度。在这种“矫枉过正”的特殊历史时期,中国的传统绘画精神及理念受到了很大冲击。但时过境迁,越来越多的画家及收藏家发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绘画有其强烈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回归传统、贴近文脉又成了另一种风景线。不少学子甚至是大家、名家,高调强调传统的系统性和不可改变性,使一些人躺在传统的样式上睡懒觉,误以为临摹三两张古代绘画、搞一些传统的笔墨形式,就可以成为著名画家,全然不顾传统学识的陶养以及传统精神的学习和传承。也有不少聪明的人,利用传统的形式去嫁接一些新的元素,形成一种新的面貌,于是就开宗立派起来。事实上,传统永远是鲜活的传统,它不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只有用这种传统的精神,结合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对自己感受的表现能力,自然地形成自己特有的笔墨表现形式,让人在文化的大背景下去体味艺术最为本体的东西——强烈的创造意识与能力,才会使作品具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艺术的原创性是艺术价值的集中体现 绘画作品一旦进入重复的过程,就已进入工艺品的围栏。原创性并不是随意出新,而是建立在中国传统笔墨或传统绘画精神基础之上的一种有文化意义的思想探索或形式上的出新。它在中国绘画的历史上具有连续的衔接性,是严肃的、有修养的创造行为。原创性作品的探索与创作对一个画家来讲是充满风险的,成功率低,得到市场认可的概率更低。所以说,它是具有艺术献身精神的艺术家所进行的勇敢游戏。他们不像那些死学传统的人——没有任何的艺术风险,不断地重复着几千年来的样式,不断有大量的市场需求,不需要太多的付出、不需要冒太大的风险,就可以借助大众对传统的朴素认识,生存得优越无比。这是中国绘画原创性匮乏和样式泛滥的社会经济根源。 ■艺术的原创性是学术定位的核心 中国画市场中流行的是“名人与画”,“名人”是根本的、是基础的;“画”是附属的。所以,画可以画得不好,但你必须是名人。一个人要出名,大概有这么几种路子可走:1、在中国当今社会官本位占主导的状态下,攫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是成名的最有效的办法。一般来说,原则是官位越大,名气越大;2、没有官运,靠官出名。通过与政界的各种关系频频露面,寻找各种机会使自己出名;3、运用各种媒介,制造明星效应,快速成名;4、通过各种有悖常理的怪诞行为,吸引眼球、引起人们的关注,达到出名的目的等等。但是,不成熟的礼品市
·上一篇文章:由著名画家何宝森创作 国画并蒂莲挂进中南海
·下一篇文章:书画收藏心理因素浅析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shoucang/077785146895KBI3682FJCH74DJ9F.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鲲鹏 |
钱雪儿 |
侯江 |
佚名 |
徐翌晟 |
佚名 |
季涛 |
李解 |
贾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