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画坛怪杰“吴小仙”
来源:香港文汇报 文章作者:佚名
吴伟的《树下高士图》。 综观中国历史,落魄文人与落拓画家的经历,总有极其相似之处──性格怪异与时局格格不入,博学多才却仕途跌宕,孤僻傲世累遭官僚排挤,鬻文卖画谋生不与世俗同流,在生活和艺术中逐渐培养出颠狂不羁之态,无意中也为自己的文名画誉增色添彩。绰号为“小仙”的明代著名画家吴伟(1459─1508)便是其中典型之一。 吴伟,江夏(今湖北省武昌)人,字次翁、士英、鲁夫,浙派画家中的领军人物,也是浙派支流江夏派的创导者。年幼时,其父爱好收藏字画,耳濡目染其中,吴伟也勤研绘画,竟无师自通,自学成才。后因父亲沉迷炼丹,家财散尽,家道中落。父亲去世后,吴伟成为孤儿被人收养,“时窃弄笔墨,画山水人物之状”,很早便展露出绘画禀赋,让人称奇。由于仕途渺茫,他十七岁流落到当时最富庶最丰饶的南京寻求发展。他的画作继承南宋“马夏”院体山水画的传统,山水人物兼工,豪迈简括,纵逸洒脱,他画人物纵墨不甚注意,而奇逸潇洒动人。又有书说他“临绘用墨如泼云,旁观者甚骇,俄顷挥洒钜细曲折,各有条理,若宿构成”。可见吴伟运用笔墨的熟练,画作浑然天成,有如神来之笔,很受官居太子太傅成国公朱仪的赏识,称其为“小仙”,画誉也在南京日益鹊起。 吴伟精山水,落笔健壮,不仅以粗犷遒劲风格闻名,其细致缜密的画风同样别出心裁。他最擅长白描人物,纵笔看似不经意,却洒脱爽劲,酣畅淋漓,富有较强的节奏感。而且在人物画的取材上也有很大突破,除了多用精致的工笔描绘儒家文人、道家仙人、禅宗高僧等人物外,也许因自身身世曲折波动的缘故,也常用粗放飘逸的笔触刻画渔夫、农人、樵者、妓女等下层人物。题材理念和取向上的不断创新,加之日臻完美的非凡技巧,使得吴伟的画不仅受到宫廷贵族的认可,也受到民间众人的喜爱。一次,吴伟出游至杏花村,口渴得厉害,便向一位老妇人讨茶喝。第二年又去时,发现老妇人已去世,感叹物是人非,便凭记忆追绘其相貌,竟栩栩如生,以至于老妇人的儿子见后恸哭不已,并索取画像小心收藏起来。 扬名于南方后,吴伟被朝廷招揽,成为仁智殿(明朝专供宫廷画家聚集工作之地)待诏及锦衣卫镇抚,深受明宪宗的宠爱和欣赏,不仅可以自由出入内廷,而且为人处世更加随心所欲,放浪形骸。吴伟喜欢豪饮,醉酒的故事比比皆是。《江宁府志》说他“好剧饮,或经旬不饭,在南都,诸豪客时召会伟酣饮”。詹景凤《詹氏小辩》也说他“为人负气傲兀嗜酒”。据明末清初画史著作《无声诗史》的记载,一次喝得酩酊大醉,恰逢宪宗皇帝召他入宫,便蓬头垢面,穿着破鞋,由人搀扶着踉跄进宫。要是换了别人做出这种举动,不掉脑袋,也会丢了乌纱帽,但是宪宗皇帝却哈哈大笑,命他绘作《松风图》。吴伟信手涂抹,笔法翻云覆雨,奇异变幻,“风云惨惨顿生屏障间”。宪宗皇帝赞叹:“真仙人笔也。”还有一次,吴伟在友人家喝酒,席间取了一枚莲蓬,蘸上墨,游戏般在纸上来回拓印。在座宾客惊讶不已,不知其用意。只见他突然纵笔挥洒,将莲蓬墨迹变成一只只螃蟹,巧妙地完成了一幅《捕蟹图》。吴伟贪杯嗜饮,昼夜不息,泼墨作画,挥洒自如,但这些脱离常轨的绘画技巧,的确让人叹为观止。 然而,由于吴伟过于恃才傲物,公然鄙夷权贵,屡屡拒绝索画,以至招惹众怒,纷纷在宪宗皇帝面前数落他的不是,最终被逐出宫门,放归南京。1488年,宪宗驾崩,孝宗即位,他才重新奉召入宫,升为锦衣卫百户。喜欢“马夏”画风的明孝宗对他宠爱有加,赐予他“画状元”这样的显赫称号,还将京城繁华地带的豪宅赠送给他。数年后,不服约束的吴伟实在不堪宫廷限制,称病辞归,再度返回南京,居于秦淮河畔,日日夜夜与豪客酣饮。1509年,明武宗即位后,他再度奉召。没想到,正准备跟钦使上路赴京,却因饮酒过度而死,年仅五十岁。 吴伟“性戆直,有气岸而豪放”,加上坎坷的经历和极高的悟性,养成他清高自傲而又放荡不羁的性格,甚至与人一言不合,便用砚台投掷对方。不过,狂放不羁不受制约的道骨仙风不仅没有让吴伟走到社会边缘,反而为其画作赢得更多的声名,而且这种强烈鲜明的个性在他的绘画中得以充分展示。在群星璀璨的中国古代画家中,吴伟算得上人品画品尽显本色的画坛怪杰。虽然短暂的一生充满戏剧化般的传奇色彩,但其绘画生涯却终生鼎盛,毕露锋芒,为时人所称颂。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mingren/1072985450C132DCE733BAK49288AK.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许慧玲 伊茂林 |
佚名 |
曹家骧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梁英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