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宝马“照夜白”无尾之谜
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知白守黑
(唐代画家韩干《照夜白图》) 天宝三年,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宁远国王向唐玄宗敬献了两匹“汗血马”,唐玄宗分别命名为“玉花骢”和“照夜白”。其中的“照夜白”是玄宗尤其喜欢的宝马,唐代的《历代名画记》、《明皇杂记》以及杜甫的诗作对“照夜白”均作了记载,看来“照夜白”是唐玄宗最心爱的坐骑应该是历史的真实。 “照夜白”是唐玄宗四十万匹御马中知名度最高的名马,这匹马究竟长什么样儿?唐代的一个著名宫廷画家韩干所画的《照夜白图》流传于世,这使后人能直观地感受这匹马的雄姿。痛心的是,韩干的这幅《照夜白图》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流出故宫,藏在溥心畲家中。英国收藏家戴维德知道后,以一万银元的价格获得。后来,此画又从英国人手中转到了日本人手中,后又转到美国人手中,现收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漂流海外的这幅画可谓是传世之宝,其艺术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之。然而,这幅画给人留下的最大疑问和缺憾是:堂堂皇帝的御马,画中竟然没了尾巴。据专家考证,马的头、颈、前身为真迹,而后半身为后人补笔。不管是真迹也好,补笔也罢,马没了尾巴,就像龙没了眼睛。尾巴是马最传神的部位,也是马的愤怒、快乐、悠愁的心灵窗口,画家画马时,怎么会忽失尾巴这个重要的部位呢。 照夜白为什么没有尾巴?历史上曾有人给出答案:一是收藏中的磨失。二是为画中印章题文覆盖。这两种答案都不能令人信服。如果说是磨失,这匹马臀部的线条都保留完整,单单马尾巴磨得没有了,同一个部位、不同的结局,这是说不过去的。如果是覆盖,印章之下,肉眼几乎分辨不出马尾什么样,这也是值得怀疑的。退一步说,如果马屁股后面淡淡的墨迹就是马尾,臀部的清晰与尾巴的模糊又暗藏着什么样的历史玄机呢? 马的有头无尾,让人想起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唐玄宗的评价:唐玄宗前期会做皇帝,后期不会做皇帝。这个评价对玄宗来说是绝对公平的。玄宗皇帝在开元年间,任用名相姚崇、宋璟为相,整顿吏治,发展生产,形成开元盛世。统治后期,他纵情声色,杜绝言路,重用佞臣,陷害忠良,导致大唐衰落。纵观玄宗一生的执政成就,与流传于世的《照夜白图》是何等的相似,用“有头无尾”来描述是再也恰当不过了。 针对唐玄宗后期的昏庸,当时的李白、杜甫、张祜、李商隐等一批文人拿起笔,以诗句为武器,讽刺大唐的由盛转弱的时局,这是当时文坛的思潮和时尚。这些铺天盖地的诗句,想必画家韩干能读到并有所思,作为一介画家,跟风而动,以画托情,嘲讽历史,发泄对时局的不满和对盛世的回忆,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用特殊的手法画一个无尾之马,表达玄宗执政的“有头无尾”,这应该是韩干作《照夜白图》的原始初衷。 看来,韩干所画的无尾之马当初并非真正的无尾,他采取的特殊手法无非是在颜料上作了手脚,这正是画家比诗人更高明的玄机所在。不难想像,韩干画马时前半身用不易风化的颜料,后半身用易浑发的颜料,若干年后人们看到的,应该就是一匹无尾之马。他采取更加隐晦的手法表达时局的看法,不仅可以规避风险、躲过飞来横祸,而且使这幅画有了更加深刻的喻义。从这一点看,这幅画不失为妙笔之作。 如果真如专家所说,这匹马的后半身不是真迹,是五代时的画家补上去的,这只能说明,五代时期的画家在修补原画时,对韩干的创作初衷是深深理解的,对已经失去的马尾也是故意用了手脚的,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继承了这幅画暗藏的创作玄机,从而达到修旧如旧的目的。 唐玄宗的宝马《照夜白图》中的马之尾,不是磨掉的,也没有被覆盖,这幅画的创作意图其实就是暗示玄宗执政期间的“有头无尾”。这一幅如此隐晦的时局讽刺画,不仅在创作手法是微妙的,而且在创作意图上也是举世罕见的。至少在唐代,这幅画应该是唯一的一幅时局讽刺画,这相对大量的讽刺诗来说,更为珍贵。
·上一篇文章:宋徽宗赵佶 最有艺术天赋的帝王
·下一篇文章:苏东坡定州轶事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mingren/1071818104698308022H245B2H81G6I.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