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下家产卷书画逃难 “鉴定双璧”之一钱镜塘
来源:北京商报 文章作者:刘妮丽
收藏大家钱镜塘,今日之书画和收藏界,恐怕无人不晓。作为书画家,他曾与张大千过往甚密,情趣相投;作为鉴定家,他与海派艺术奠基人吴湖帆同称“鉴定双璧”;作为收藏家,他与沪上工商巨子刘靖基各有千秋,难分仲伯。 捐献书画文物3900余件 钱镜塘(1910年-1983年),浙江海宁人,字德鑫,晚号菊隐老人,西泠印社社员,其作品之丰,鉴定之精,行家常把他比做明清时的项墨林、安仪周、庞策臣。他出身于收藏之家,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书画艺术,一生倾举家财搜求古书画和金石玉玩。 经他收藏的历代书画金石计有5万余件,其中尤以五代徐熙《雪竹图》、董源《山水图》最为珍贵。又如宋代范宽《晚景图》、清代王石谷《清屿垂钓图》、任伯年《群仙祝寿图》,也属人间珍品。从1959年起先后将书画文物、文献分批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西泠印社,以及嘉兴、海宁、海盐等地的收藏机构,共计捐献书画文物3900余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实属罕见。 收藏者必须有鉴定功夫。鉴定来自深厚的学识。有人说,经钱镜塘过目的书画作品,足有三四万件之多。每得一件,他总要细细考证,分门别类。钱镜塘曾有一批捐赠给家乡海宁的书画作品。每件作品的绢带上,他都用小楷写清楚作者的生平、艺术风格、著述成就等等。 扔下家产卷书画逃难 钱镜塘和大多数收藏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藏画”,后者是“藏钱”。钱镜塘有如此多藏品,固然有家传原因,但主要在于他自身的珍爱和喜好。钱镜塘爱画,胜于自己的生命。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的炸弹扔到了海宁。危难中,钱镜塘丢下所有家产,将一些重要画品卷在身上,走上了逃难之路。海宁明末清初女画家李因的一些作品,在战火中被日本人掳走。钱镜塘闻知后,四上沈阳、哈尔滨,出重金从日本人手中买了回来。解放前夕,他婉拒张大千邀约去我国台湾地区的请求,为的是保护数以千计的书画金石收藏。 钱镜塘所收藏的许多珍品,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独具慧眼购得的。宋代范宽的《晚景图》,原在一家书画店搁置很久,不被人认识。当钱镜塘一分价钱也不还地将画买了回去时,许多人在讥笑,将这样一幅破烂东西买回去做什么?这幅作品原为严嵩所藏,后被抄入宫,清代时流入民间,抗战时不知去向。 《尺牍》创古籍善本拍卖之最 2002年11月3日,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原件以990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了中国古籍善本单件作品拍卖之最。 所藏《明代名贤尺牍》20册,皆紫檀木镶框,锦缎铺面精装而成。在每位名家尺牍旁,均有钱镜塘楷体工书的人物考证,字字珠玑,句句入扣。钱镜塘收藏的书画作品,如明代的李因、许汝霖,清代的陈元龙、查继佐,近现代的徐砚、周承德等人的作品上,均用工细的小楷对作者的生平、艺术风格、著述等做了严谨的考证。 钱镜塘在编辑《明代名贤尺牍》时,严格锁定时代,400余家每人只收书札一通。而皇皇20册之巨,可以想象其原始藏品有多么丰富!经年累月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严审精鉴、装裱装订,不知耗去收藏家多少心血!耐人寻味的是,《尺牍》细腻地勾勒出一幅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长卷,像编年体的史书。嘉德的专家因此称之为“明代仕宦大全”、“明代书法大全”、“明代不同时期造纸技术大全”;不少书信,更可补《明史》之疏漏。
钱镜塘藏品 清-俞龄-八骏图(局部)
·上一篇文章:林风眠生平
·下一篇文章:独创金碧山水 何海霞:为张大千代笔的大师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mingren/08329194820C5I4CG1928ADB6AF747J.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佚名 |
陈丹 |
樊曦 |
佚名 |
佚名 |
张然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