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经济危机下的中东艺术市场未来何去何从?

迪拜经济危机下的中东艺术市场未来何去何从?


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章作者:佚名

    今年11月25日,迪拜最大国有企业集团迪拜世界(Dubai World)对外宣布将推迟6个月偿还债务的声明无疑印证了迪拜将成为冰岛第二的事实。其实迪拜的由盛及衰早在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所带来的当地房地产价格暴跌、消费者信心急剧下降就露出端倪。作为某种表征的迪拜艺术品市场,无疑也反映出迪拜由盛及衰的整个过程。北京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对此进行了专业的调研和分析。

    今年3月21日,迪拜当代艺术博览会不仅规模萎缩至61家画廊,而且成交令人失望;其春季迪拜艺术品拍卖会的成交业绩同样清淡,成交比率更是应声而落。一切都在说明以迪拜为代表的中东艺术市场正在衰退。

  迪拜艺市得益于“后石油时代”的经济转型

    一直以来,迪拜艺术市场的发展,一方面源自其所处的优越与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丰厚的“石油美元”,以及立足于“后石油时代”社会经济转型等历史机遇,另一方面也适逢中东艺术的传统中心贝鲁特、德黑兰,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动荡而地位相形下降的天赐良机。

    作为“后石油时代”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金融业、国际贸易和文化旅游业成为了迪拜执政者近年来所主导的崭新领域。美术馆、博物馆等大规模的文化设施兴建,由政府出面赞助并打造像双年展、艺术博览会等大型的艺术活动,迅速营造出了适宜当地艺术市场发展的环境与氛围。而迪拜对于金融市场的开放,以及在外汇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上像苏富比、佳士得和宝龙等一批艺术品拍卖的跨国品牌争先恐后地落地经营,都促进了本土市场的活跃以及与国际市场体系的接轨。

    另外,大量国际金融机构的进入,带动了近年来迪拜经济的整体繁荣,使得迪拜由原本区域性石油资本的积聚,进而成为全球财富积聚的新中心,有力地增强了艺术品的消费力,推动了艺术交易市场的迅速成型。

  衰退源自“底气不足”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区域性市场同样必须承受全球化的“副作用”,即无法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之下身处事外而独善其身。

    由于迪拜艺术市场的发展,更多地是与地方政府的主体意志、资金供给和经济政策密切相关,因此当迪拜本地社会经济出现重大变化之后,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随即爆发:除从资源到体制更多地带有明显的“外来”特征外,其近年来逐渐呈现出的文化间的冲突、不同价值观的争论以及外来市场体系本土化不足的诸多矛盾也都成为阻碍迪拜艺术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另外,其艺术教育的缺失现状,使得大多数社会阶层仍处于艺术蒙昧的状态,不仅对于自身文化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于外来文化也缺乏足够的了解,从而无法独立支持艺术市场的迅猛发展。而且本土的艺术购买力依旧不足,主要集中在皇室以及贵族阶层的购买与消费,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加之,中东地区相较世界其它地区,在宗教、趣味、格调以及购买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其艺术市场与全球市场(或者与其它地区艺术市场间)的交互性、融通性也相对不足,故而迪拜艺术市场的本次衰退,充分印证了其在“要成为全球艺术品交易中心”的过程中的“底气不足”。

  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然而,北京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表示,迪拜艺术市场在外部环境转好、内部结构性调整有效的条件下,其未来发展的整体趋势依旧普遍看好。不过,其复苏同样将滞后于全球艺术品市场的复苏,并强烈受制于迪拜本土经济复苏的周期和回升的力度。

    值得关注的是,自2007年以来伊朗、黎巴嫩、埃及等国当代艺术迅速成为迪拜艺术市场的交易热点,似乎正在证明中东市场自身价值判断力的凝聚成型。与此同时迪拜作为蓬勃发展的印度艺术品市场新基地,不仅已经搭建起了从孟买-迪拜-伦敦-纽约针对印度艺术品的推广“走廊”,也具有为更多的非阿拉伯艺术品交易提供展示交易的平台潜力。作者: 杨琳

    以上数据来自09年北京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AMRC)


·上一篇文章:被比作小毕加索 英7岁男童画作:遭藏家抢购
·下一篇文章:蒙娜丽莎:有眉毛 背后有蓝天 左手指曾被改(图)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guoji/0912142347499AA1GBB20K0C28JAKD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