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世明:“葆得天真到白头”

钱世明:“葆得天真到白头”


来源:光明日报  文章作者:佚名  录入时间:07-06-08 07:59:56

钱世明:“葆得天真到白头”
钱世明先生在北京现代文学馆举办的文人书画展刚刚结束,他的画集《燕山写情录》也在本月出版。值此双喜临门之际,钱先生在他的“惜阴敏求书屋”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外面的世界喧嚣扰攘,书屋内却是一片恬静深沉。虽然陈设俭朴,却充满书香味道,显露出主人深厚的文化底蕴。钱世明今年65岁,已是两鬓斑白,却天真率直,精力充沛,一副“老顽童”的样子。在采访的过程中,钱先生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手舞足蹈,完全没有花甲之年的老态和世故,这恰应了他的诗中所说:“葆得天真到白头”。

  早听说钱先生浑身都是真学问,且涉猎广泛,在经学、诗词、小说、书画等领域都有较深造诣,是当代文坛的一位怪才。已故诗人臧克家先生曾赞扬他“有才华,强记,方方面面都介入,而且成绩斐然”,今日一见,果不其然。在谈话过程中,他诗词戏曲信手拈来,如数家珍,时不时还展示一下他多年来的书画作品,而在我正纳闷他如何学得这么多学问时,他却得意地说,他的学问都是“玩”出来的!

  出身世家,在旧书堆中长大的他从小就对旧体诗、文人画、书法、篆刻等传统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天性使然”。在众多爱好之中,钱世明对旧体诗情有独钟。14岁时,他就开始了旧体诗写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9岁以“词二阕”受到王昆仑先生的赏识,20岁又投到南社耆宿田名瑜先生门下。

  钱世明的古文功底也极深厚,青年时期就受到当时学界大家的高度评价。章士钊说他“天资既高,工力亦足相副”,俞平伯赞他“才华英茂”,叶圣陶夸他“诗多巧思”。钱世明没有辜负前辈们的殷切期望,五十年来孜孜以求,用功颇深,写下许多优秀作品。他的诗歌不但全面继承了中国古代诗艺的优秀成果,而且还吸收了外来艺术的养分,形成了清刚、俊逸、奔放、秀雅的风格。

  钱世明从小热爱书画。他回忆少年时,经常去故宫的绘画馆看画,一呆就是一天。所以在他的诗画创作中,承祧了文人以书画寄情的传统,形成文人书画的境界。他力主“文人画”必须是“文人”的画,认为文人以学养、想象和激情,如写诗般地“写”画,所以他不尚技艺、不循定法,不临摹、不写生,唯求诗境与逸趣。他的画都是有象之诗,表现着诗情、诗境和清新淡雅的风格。由于他一贯鄙夷匠技,所以自称其画是“胡涂乱抹”;他视画集如同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所以起书名为《燕山写情录》,以别于行家的画集。

  钱世明虽然拥有如此成就,却一直保持谦虚严谨之心。他研究《周易》,著有《周易卦爻辞通说》、《易象通说》、《周易象说》、《易林通说》等专著,被誉为辛亥以来29位易学家之一,但他却从不敢说自己读懂了《易经》。用他自己的话说:“中国文化浩如烟海,凭我一人力量实在太微薄。这辈子能把传统文化研究出一星半点,就知足了。”

  钱世明用“玩”来形容他治学的状态,但他的“玩”,是指不存丝毫杂念地沉浸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乐趣之中,动力源于真心喜爱,“不求名利,但求学问”。当谈到如今学界急功近利、不肯坐冷板凳潜心功课的风气时,钱先生本来活泼的表情凝重了下来。他说现在的语言谬误太多了,他举“皇帝登极”的例子,说今人多把“登极”误为“登基”,意思完全弄错了。说到这里,钱先生摇头叹气。他认为治学应打好基础,从训诂小学开始,要正学风,必先正人心。学人们如果都葆有一颗天真之心,远名利,守寂寞,知荣耻,则学风自正。

  钱世明虽无心插柳,却已建树众多。正是他的飘逸脱俗,使他在商品经济影响下的当今世界中显得卓尔不群,以至社会上出现了“钱世明现象”的说法。1995年中国作协创研部和北京作协还共同举办了“钱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一个书法追求者的自白
·下一篇文章:汤加丽:让美丽更勇敢 秀玉体风情诱惑(图)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art/0768759564KHH49EGA6J06AAI3D1B.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