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倪瓒,家富宽,爱文雅,不做官;
元代未,社会乱,卖田宅,隐江边。
寄佛寺,坐萧然,画松竹,寒幽涧;
笔草草,妙水山,心与手,逸气连。
倪瓒的绘画开创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在绘画史上被列为元代中后期的“元季四大家”之一,又被当代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
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倪瓒原名琏,后改名瓒。自称倪迂,变姓名曰奚元朗,又曰元映。字元镇,号云林,又署云林子或云林散人。别号有很多:荆蛮子,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萧山闭卿,幻霞子。他是无锡人。生于1301年,卒于1374年。倪瓒家族为江南著名豪富,幼年丧父,由其兄抚养。自小受到良好教育。读书努
力,过目不忘,一生没做过官,40岁以前优游岁月,过着富裕而“风雅”的名士生活,吟诗作画,邀名流同赏古书画,调声律,游四方。其人清眉秀目,有洁癖。在他后半生约20年中,社会动荡,战争连年,思想日趋消极,开始疏散的他的
家财,游荡在太湖四周一带。扁舟五湖,过着闲适,优游的岁月。清人在《一峰道人遣集序》中直言不讳,“元代人才,虽不若赵宋之盛,而高士特著,高士之中,首推倪黄”。所以在明清画家中,倪瓒的诗、文、书、画,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著有《云林诗集》、《清闷阁集》。
倪瓒善画山水、竹石,早年拜董源为师,后师法唐末五代著名山水画家荆浩和关仝二人。画法墨色清淡,用侧锋,有轻有重,以干而带毛的“渴笔”画山石树木,作折带皴,间用披麻皴,多用横点点苔,皴擦多于渲染,画树多取松疏姿态,树叶用松针点、介字点、仰叶点、圆点、垂藤点等数种;夹叶很少用,好写汀诸遥岭,小山竹树等平远景色。他还好画疏林坡岸,浅水遥岑之景,意境萧散简远,简中寓繁,用笔似嫩实苍,给文人水墨山水画以新的发展。构图上他突出个人风格特点,采用平远构图,近坡高树数株,中间是辽阔的湖面,把远山提到了画幅最上端,构成两段式章法,使画面具有辽阔旷远的特殊艺术效果。中右方以小楷长题连接上下景,使全图浑然一体。这种章法是倪瓒的一大发明。
其画竹也极负盛名。倪瓒写竹,往往超乎于形似之外,着重于抒发“胸中逸气”,他自跋画竹云:“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技之斜
与真哉!或涂抹久之,它人视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辨为竹”。事实上他的大量传世
作品,无不以自然为自己的创作源泉。只不过他不刻意追求形似,而是把自然的山水当作自己寄兴抒情的依托。倪瓒的作品,结构简单,以平远山水,古木竹石为多,为历代评家推许。他讲究天真幽淡,逸笔草草,手与心灵气相通。画有简中寓繁,似嫩实苍的风格。记载称他生性敦厚,清高绝俗,胸襟淡泊。善诗、书、画,号称“三绝”。
倪瓒的山水画,宗董源一派画法,构图多取平远之景,描绘太湖一带疏林坡岸,近水远山,意境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草,本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他的画被认为是“疏体”,以淡泊、萧疏的意境取胜,体现出了作者的修养和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