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基础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书画知识 > 书画基础知识

巧雕玉细的辨别:巧雕是艺术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父子双雄”玉雕

巧雕,又称悄色雕,是玉工利用玉石的颜色、皮色,使之融合到创作题材之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一种技法。

玉器中出现最早的巧雕作品,是商代妇好墓中出土的玉鳖。这件玉鳖白玉质,栗黑色皮,古人将栗黑色外皮安排在了玉鳖的背壳上,使得玉鳖天成有趣,生动活泼。1995年,一条长10厘米、质地一般的清玉鱼,在上海德康第26届艺术品拍卖会上露面,此鱼的脊背上利用自然的黑皮,犹如水墨画一样浑然一体,后来在香港成为热买的对象,最后以18万港币的价格成交。2008年,一枚乾隆御用“古稀天子”圆印在香港以近4400万港元的高价成交。原因之一是利用了籽玉的枣红皮,做成双龙捧乾(乾卦),同时红色又比喻“鸿运当头”。

在此,再向收藏爱好者介绍两件笔者亲见的巧色玉雕。一件是“父子双雄”,大熊的双眼留取并利用了黑色的玉皮,看起来炯炯有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甚为奇巧。另一件是“敬礼猴”,此作品除了利用籽料与猴子毛色非常相像的青灰色外,还把黑色的外皮、外皮中的红色,分别用在猴子的臀部和鼻子上,雕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调皮猴子。两件玉器虽是新工,但料好、工美、玉润,并巧妙利用皮色来点缀题材,与主题融为一体,应为高品位的美玉。

以上例子说明,巧用玉色、皮色确实能得到独运匠心的效果,是雕玉的高阔境界。

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眼下不少初涉玉器收藏的人,不知道玉的皮色是如何被利用的,只是听说有皮的是籽料、好玉,就一味地追寻带皮的玉器,这是一个误区。

玉皮长期暴露在籽料的表面,其玉质的温润远不如籽料的内部,自古以来雕玉之前,是要先去除玉皮、夹石、绺裂和色泽不好的部分,才能施以工艺。有皮的玉不一定是好玉,没皮的玉也不一定是孬玉。更何况,还有一些无德之人利用低档玉料烧旧作皮,投人所好,以牟取不义之财。

悄色巧雕是艺术,无端之皮是作秀、伪装。

来源:网络




上一篇玻璃钢雕塑制作工艺(玻璃钢雕塑制作工艺流程)

下一篇象山竹根雕(象山竹根雕一条街怎么样)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