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在包装装潢印刷中,对图像的制印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它对促进商品销售有极大的帮助。印刷质量优美的图像,会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使人犹如亲临其境的逼真感受。我们知道,印刷的产品质量,受所有参与复制过程的诸因素制约,从印前设计、制作到原稿图像的阶调层次、色彩色调及清晰度质量;分色加网图片阶调层次、颜色以及清晰度强调等复制调整数据的准确程度;拷贝或放网、晒版等中间工序网点转换变化量及其稳定程度;印刷 (或)打样的墨层密度、网点扩大值或印刷相对反差值数据及其控制稳定程度,各色墨层的叠印效率,阶调演变、色彩平衡与灰色平衡再现;印刷用纸的表现适性与操作适性,油墨的色度特性及其操作适性;各个操作工序的设备、器材与材料的印刷适性,工艺操作质量以及复制对象调整数据等诸多方面。在此,就谈谈印前图像设计制作的技术要点。
一、分析原稿
(1)原稿密度。是原稿中最大与最小密度之差(即反差)。普通印刷品可达到的最大密度值为1.8,一般来说,原稿的所有密度在白纸上只能在0~1.8范围内再现,彩色反转片的密度范围可达0.05~3.0,甚至4.0,故在印刷复制时必须对原稿的阶调进行压缩。因此,对原稿就要求有一个适于制版印刷的密度。当原稿的密度范围过大时,扫描仪和电分机对超出密度范围部分的反映灵敏度下降,则分色片层次较平。根据实践,原稿的密度范围为0.3~2.1,即反差为1.8时最为合适。彩色反转片原稿密度差要控制在2.4以内。若原稿反差小于2.5,复制时进行合理压缩,效果也较理想,但原稿反差大于2.5,即使复制时进行阶调压缩,也会造成层次丢失过多,并级严重,效果欠佳。
(2)原稿偏色性。在拍摄时因环境或光线的限制,经镜头录到的影像,多数都带有偏色。还有因拍摄彩色反转片过程中曝光不正确,显影、冲洗等等技术没有掌握好等,都会造成原稿偏色。原稿偏色通常有整体偏色、低调偏色、高调偏色和高低调各偏不同的颜色(即交叉偏色)等情况。在纠正原稿偏色时要纵观整体来考虑,不能见一个偏色就马上处理一个颜色,这样会引起其他的偏色。一般对原稿总的要求是三滤色片密度间差小于0.2。
(3)原稿层次。衡量复制品的质量主要有层次、颜色和清晰度三大指标。并以层次为主。正常原稿的层次应具备整个画面不偏亮也不偏暗,高、中、低调均有,密度变化级数多,阶调丰富等特征。但是,不少彩色反转片,在拍摄或冲洗问题都多少存在着“闷”(即整个反转片密度过高,没有高光点,暗调和中间调接近而缺乏层次)、 “ 平 ” (即反转片最暗处密度不高,高调和暗调的密度差不大,反差小)、 “ 崭 ” (即反转片最暗处密度高,反差大,中、暗调层次损失过多)等弊病,这在印前设计制作中要加以注意。
(4)原稿颗粒度及清晰度。原稿和颗粒度与清晰度有很大的关系。反转片的颗粒粗细也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复制时,不同的缩放率对反转片的颗粒度要求不同,放大倍率越大,要求原稿颗粒越细越好。然而,目前反转片颗粒粗的现象很常见,在20倍放大镜下,可明显地观察到图像粗糙,使图像轮廓的清晰度和阶调的连续性受到影响。反转片的颗粒粗细,主要取决于感光材料本身的颗粒结构类型与感光材料的冲洗加工。至于清晰度,彩色桌面制版系统和电分机进行分色制版,可利用细微层次强调旋钮或功能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使得复制品更加逼真地反映原稿。但是,如果原稿本身的清晰度不高,即使大幅度地利用旋钮来强调细微层次,也不会获得高清晰度的复制品,反而会产生浮雕感。图像的清晰度与许多因素有关,如感光材料、拍摄时的抖动、照相机镜头的解像力、被摄体的照明及观测条件等。
(5)制版对原稿的要求。对于以黑白或彩色线条构成的原稿,如线条(色块)商标图案。要求线条清晰、无断笔现象,线条粗细适当,细线条经缩小复制后不能消失,其他线条放大后不能暴露出粗糙的边缘。若底色和线条都是彩色的,应将两者的色明度反差拉大,有利于照相时分成明显的两个密度级差。对于有层次的连续调绘画原稿,要力求颜色效果与实物效果接近。同时,修改不宜过多,画面过毛会给制版带来困难。对于彩色反转片原稿,要求主体部分层次(特别是高中调部分层次)梯级应完整丰富,相对密度范围应在2.0之内,采用电子分色工艺时,原稿相对密度范围可稍大些,但应控制在2.4以内。在色彩还原中,对记忆色的再现力求真实准确,中性灰区域以R、G、B三种滤色片测定相对密度之差不大于0.03,并在亮调、中间调和暗调各部分均达到灰平衡。对于彩色反转片的颗粒度,可用放大倍率略高于复制倍率的放大镜观察,以无明显的斑块状为宜。原稿尺寸的选择,应根据复制幅面尽量减小放大倍率。对原稿的放大倍率不宜超过6倍。彩色照片和印刷品翻版不可放大,以保证印刷品的清晰度。
二、对原稿不足的处理
1.偏色的处理方法
不同原稿色调的真实状况,可以从原稿三色密度反差测量与三色密度曲线的描绘中较直观地观察到。彩色印刷复制工艺中最为流行的密度范围划分方法,它把原稿和复制品的整个密度范围分解成四段,即
把高光点 (白场)和暗调点(黑场)之间的整个密度范围划分成亮调(又称为高调)、中间调和暗调三段,并把小于高光点密度的区域称为极高光。也有将密度范围分为五段的,即在上述四段外,还将比暗调密度更高的区域称为极暗。在原稿色彩质量的分析中,若原稿的三色密度与反差基本是相同的,说明原稿不偏色,色调基本正常。如果阶调齐全、层次丰富、分布合理,即使总反差略有差别,都可算是正常原稿。其颜色复制可按正常的色误差数据进行校正,侧重点则放在阶调层次复制方面。若原稿的三色密度不同,则说明偏向某一颜色,当三色密度的反差基本相等时为均衡偏色,这是色灰雾所致。这种偏色稿,一般阶调层次还较好,可以用改变分色图片高、低调三色网点记录设定、并配合中调层次调整,达到全阶调灰平衡来消除图像偏色。但最好是根据三色密度曲线,设计出调整三色灰平衡的层次复制曲线,能使全阶调的色调得到统一纠正。若原稿的高光三色密度差距较大,暗调端三色密度接近相同,偏色主要表现在高调区端,对图像的高调层次复制不利。这种偏色情况虽然可以直接简单地用原稿偏色高光点,作分色机的白场平衡与输入定标,改变分色机的输入平衡,但校色信号也改变了,应保留的高光色也失掉了,数据
往往不准确。最好是根据三色密度曲线推导设计出三色版的层次复制曲线,改变分色图片高光三色网点的记录设定,准确地纠正高调偏色。若原稿的高光三色密度基本一致,只有暗调端的三色密度不同,密度反差也不等,在中至暗调表现明显偏色。暗调层次略有损失,中高调层次正常。可以改变分色图片暗调三色网点记录设定,或附加某色的全调底色去除 (只对混合复色有作用),来消除三色记录图片在暗调端的偏色。最好也由三色密度曲线推导设计出调整灰平衡的三色层次复制曲线,能按准确数据纠正其偏色。若原稿三色密度曲线是交叉的,其图像高调偏向一种颜色,而暗调端则偏向另一颜色,这是感光片本身三色平衡失调而造成的交叉偏色。其各级阶调层次都不良,在扫描仪或分色机上直接用改变三色层次调整与记录设定来纠正其偏色就不容易,必须依据其三色密度曲线,推导设计出精确的调整灰平衡三色层次复制曲线,指导其三色层次调整与记录设定,方能使其复制效果稍有改善。偏色密度差距在0.2以上者,一般就很难矫正复制。当遇到偏色较严重,三色密度差较多的偏色原稿时,除测出其高光、暗调三色密度餐,最好要加测中间调原景物应是中性灰色的三色密度,这种色稿,需要以三色密度曲线为基础,推导设计出准确的调整灰平衡三色层次复制曲线,才能在桌面系统和分色机上进行偏色调整。但是,在处理原稿偏色时,要注意仔细分析画面是否真的偏色,因为有些是作者有意创造的艺术效果。例如逆光照片,由于逆光作品用光讲究,色调变化较大,能形成各种不同的色彩基调。有的是以暖色调为主,有的是以冷色调为主。但要考虑到,有些逆光照片画面的色调看上去好象有些偏色,其实是作者刻意追求的,因此,这种原稿不能认为是偏色,所以在复制时要对原稿进行认真分析,并充分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准确掌握画面基调。偏色明显的原稿,不仅对其三色密度数据测量要求十分精确,而且对其进行分色复制时,首先要考虑偏色的纠正,其三色版的层次复制,既要使原稿色调的三色平衡得到调整,又要对其层次作出再分配调整,应作为操作中的重点。其色彩复制误差的校正,要在三色版调整到印刷灰平衡的数据基础上进行。由于偏色稿颜色信号的改变,校色数据也会随之改变,这就需要以补偿色片消除偏色后的图像色彩及色谱色彩组合数据为依据,最后进行色误差的校正。
2.层次密度问题的处理方法
彩色画稿、印刷品稿及照片等反射稿,层次密度反差较接近。而彩色透射稿的总体密度与层次反差却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密度反差在 1.8~2.4,为中常原稿,大于2.4为高反差稿,小于1.8为低反差入。起始密度以0.3~0.5为正常稿;高于0.5者,不论其反差大小如何,均为曝光(或显影)不足所致,是发闷原稿;反差低于1.6,而起始密度又低于0.3,是曝光(或显影)过度所致,是淡薄原稿。彩色透射稿的总体密度与反差高低,与原稿拍摄的光照条件、曝光量及显影处理有密切关系,图像表现在感光特性曲线上的区段位置就不同,各层次密度对比差别也随之改变,其层次的分布状态各异。对于摄影艺术类原稿,其审美调整在于以印象色和视觉效果为主,强调图片的反差效果,突出光线感,强调色彩饱和度,对画面中的重要色做些夸张和渲染处理,突出色彩的视觉冲击力。要强调弥补拍摄、冲洗过程中的某些不足,调整处理好摄影艺术中的色彩光影、明暗、冷暖、空间变色关系,突出摄影图片的色调、气氛、光影、质感等造型效果。使原稿制作具有强烈的光线感,高光明亮、暗调有力度,给人感受到光影之美;有强烈的色彩饱和度、色泽鲜亮、色彩变化丰富,给人以色彩艺术感染力;有极高的清晰度、景物质感清晰、颗粒细腻、细微层次丰富,给人一种真实感。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摄影图片的暗调容易偏色,因而造成物体黑色不纯
正。因此,应用UCR/UCA功能进行纠偏,使三原色版达到中性黑的效果,再加以黑版为主,从而达到黑色纯正的效果,较好地表现出黑色物体的质感层次。对于层次密度质量不同的原稿,其处理方法要因稿而异。
(1)曝光正常,密度反差标准。其主要部分都处在亮调、中调,它与明度之间成正比,属于最佳视觉明度范围,处于明度新标系统的4~6级,这类原稿黑白场定标按标准密度值设定,则原稿上的亮、中调全部信息在扫描分色片上能再现出现。
(2)中常反差原稿。低密度在0.3~0.5,高密度在2.4~2.8,反差中常,接近标准的原稿,图像的高、中低调层次都能表现在感光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中间调层次丰富,主体层次在中亮调,层次密度等级差和原景物成比例,色调一般也较正常,在对原稿阶调反差压缩的同时,按接近标准的阶调层次再现曲线进行层次调整,能达到良好的复制效果。由于原稿阶调层次分布状态不同,同是中反差原稿,其阶调层次再现曲线也应不同。若是明朗原稿,主体调在亮中调范围内,复制应略求加深,才能满足视觉响应。若是浓厚调原稿,主体调往往在中调密度范围内,不应加深复制。反射稿(相片除外)层次再现曲线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3)高反差原稿。高光密度不高于0.4,而最高密度却在3.0以上的原稿,多是原景物明暗对比反差过大,一般中间阶调层次丰富齐全,最亮与最暗层次面积比率并不大,一般也不是主要层次,只是高、低调密度突跳,加大了反差。这类原稿,在作高光与暗调选定时,一般可舍去两端次要层次,以减小其阶调复制范围。其层次复制再现曲线,可根据图像层次分布曲红不同调整变化。
(4)低反差原稿。阶调反差在1.7以下,高光密度在0.3以下的色调淡薄原稿,多由于拍摄曝光过度或者显影过度所致。其主体部分偏亮偏薄,明度高,处在明度新标系统的7、8级,亮中调大部分层次落在负像特性曲线的肩部,亮调层次丰富,但密度级差都很小,且占面积比例大。制作时要加深复制,以降低明度,向标准明度靠近。这类原稿,需要加强亮中调的层次复制再分配,黑白场定标密度值要小些,亮、中调的层次曲线应稍作加深,以达到较好的层次反差和视觉明度效果。应根据其层次分布曲线形状,区别其主体调在亮调或是中调密度范围。同时,还需要使用加深和加长的黑版阶调来作补充,使复制再现画面中间调层次深于原稿的层次分布,满足视觉心理对画面的艺术要求。
(5)厚闷原稿。高光密度在0.5以上,甚至超过1.0的厚闷原稿,多由于拍摄曝光或者显影不足所致,使图像暗调层次大部分落在了负像特性曲线的趾部及直线下半部。这类原稿主体部分偏暗偏深,处在明度新标系统的2、3级,亮调层次少,中暗调层次丰富而级差平软,且面积比度很大,主体调也多落在中调密度范围内,制作时要减浅提高复制,以提亮明度,向标准明度靠近。这类原稿的复制,黑白场定标密度值要大些,中、暗调的层次曲线应稍作减浅,应当使其包括主体调在内的中亮调层次得到较亮的再现,才可使制作再现的画面明朗,而且也强调了中暗调的层次级差,以达到较好的阶调反差和视觉明度效果。
(6)中间调层次分布不同的原稿。一些中高密度反差的原稿,中调层次较少,密度级差较大,而高低调层次较多且平缓,如逆光拍摄的彩色片,制作时应想办法使这类图像主体调的层次明暗协调,即可取得较好的复制再现效果。图像层次反差的大小,在复制时是可以作密度范围压缩调整的,起始密度的高低,也是可以通过高光密度设定及记录设定的调整加以改变的。而原稿图像层次的分布状态,是否能满足艺术要求,则需要在复制中作层次反差压缩的同时,对层次分布作再分配调整。原稿层次分布的描绘与分析,对层次复制的再分配调整,是至关重要的,是层次复制的首要依据。透射原稿的反差范围差别很大,而彩色印刷品却要再现为密度范围基本一致的画面,这个密度范围又大都低于彩色原稿的密度范围,在分色制版时,必然要做压缩调整。对各阶调层次采取什么样的再分配调整,一方面取决于原稿的阶调层次分布状态,同时又和人的视觉感受相关。其中,既有视觉响应的孟塞尔明度值因素,还有人们视觉心理要求的主观因素。对原稿阶调层次复制调整,需要将人们的视觉心理需求综合归纳起来,加入视觉响应的物理量值,再结合原稿层次分布状态进行考虑,才能得出印刷画面的密度阶调层次再现曲线,再纳入复制与再现过程中的演变数据,设计出具体原稿的阶调层次复制曲线。印刷品的密度范围大,既可多再现一些原稿或原景物的层次,也使各级层次之间的反差能拉开一些,立体感也就强烈。尤其可增强细微层次反差,也加强了图像层次的清晰度。另一方面也使得画面的色彩拉开了档次,使得深者浓厚饱和,浅者明朗,增强了色彩的立体感。但是,印刷墨层密度的提高,与网点增大相矛盾,不可能达到彩色透明片那样高的密度。只有在纸张、油墨、器材的适应性及印刷机精密度等优良的条件下,才能有较低的网点增大值和较高的墨层密度。因此确定这项质量指标的客观技术标准,是使用彩色反射密度计,测出各印刷墨层
的印刷实地密度和75%网点印刷密度,计算得出其印刷K值。当具有较高的印刷K值(黄版0.3~0.4,品红版和青版0.4~0.55,黑版0.5~0.6),其各自实地密度又较高,并且各色墨层的叠印效率接近达到90%时,印刷品的阶调也就较好。这样的印刷品,必然是层次分明、浓厚饱满、立体感强的画面。为了节省印刷油墨,有人主张降低印刷墨层密度来减少网点增大,那样,虽然印刷网点阶调扩大量少了,减少了图像暗调端层次的并级现象,但总体阶调反差却不是最高,也达不到最好的印刷阶调层次再现。
由于印刷工艺阶调是非线性传递,在印前应做补偿调整。网点阶调在晒版、印刷工艺的传递过程中,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其阶调网点的传递是非线性的。为了适宜印刷工艺,必须进行补偿调整。重点是要对印刷的三个网点跳跃区,也称三个关键区进行调整,即 3%、50%、80%网点区。因为3%小点易损失,会影响高光区的颜色层次,50%网点区容易增大,会影响中间调,特别人物肤色的变化,80%网点区容易并级,会影响暗调层次,特别是暗调肤色的主色与深度原色的并级,使印刷难以兼顾两者,往往无所适从。因此,对一些原稿的重要色、重要部位,通过调整使其避开这三个网点跳跃区,从而给印刷提供理想的印版,使之好印,印出好产品。
3.清晰度问题的处理
彩色印刷品的清晰度,是图像复制再现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除去为表现影像的特殊意境外,每个画面至少总要有一部分层次(主体或背景)是清晰的。对印刷画面的清晰度,一般有如下几个要求。
(1)图像层次轮廓的实度。首先要有原稿层次边界的实度(即锐度)作基础。同时,也取决于制版光学器件像差的大小、电子分色分析与记录扫描点的粗细以及四色图像套合的准确程度。在复制再现的全过程中,图像层次边界的过渡宽度,是要逐步加宽的,尤其是放大复制。层次边界实度是不能再复原的。印刷品层次边界的清晰度,只是看上去是被分色复制强调了。
(2)图像两相邻层次明暗对比变化的明晰度,即细微反差。如果相邻层次的密度差别大,则视觉感受是明晰的,反之,密度差别小,则层次次平,视觉不易辨别。细微层次反差主要由原稿层次级差决定,也受阶调层次复制压缩与层次调整分配所制约。可以在分色复制时进行层次边界反差强调,对层次边界视觉反差造成提高的假象,而细微层次的反差可以得到实质性的加强。
(3)原稿或印刷画面层次的分辨力,也就是其细微层次的微细程度,是表现客观景物组成物质的本质面貌的,即所谓质感。印刷品是以原稿图像细微层次的分辨力为基础的,但要受制版光学器件的解像力、放大倍率、网线粗细和四色版套合的影响而受到损害。经过制版印刷过程,不能复原原稿层次的细微程度。
在分色制版时,要采取虚光蒙版及电子效应等措施,给图像层次边界增加“边饰”,借以强调图像层次复制的视觉清晰度。给复制图像层次边界增加的“边饰”,包括其宽度大小和峰值高低所产生的两项视觉效果。峰值正负密度的高低,对视觉是非线性传递的,只增强视觉的马赫带效果,却不易被视觉分解。“边饰”宽度的大小,对视觉是线性传递,过大(尤其在层次边界亮侧)则被视觉明显分辨出来,产生生硬的浮雕感;过小,不利于产生视觉的马赫带效果。只有在“边饰”宽度和峰值高低恰当的配合下,才能产生明显而又不被分辨出来的视觉马赫带效果,并同时增强了细微层次反差和细微层次解像力的视觉假象。因此,层次边界“边饰”所产生视觉马赫带效果的好坏,便是衡量层次清晰度复制强调质量的标准。由于视觉的马赫带效果和分辨能力,是以一定的视觉生理物理量为基础的,而且基本上也是普遍一致的。所以,通过视觉对印刷品画面和原稿的观察对比,作层次清晰复制的评判,也是直接而简便的客观评价。这种观察,应将印刷品放在合适的照明下并以合适的视距进行。印刷画面的平服细腻性、颗粒性、龟纹、斑点及不均匀程度等,会影响图像清晰度的正常再现,是能直接被视觉直观觉察的。平服细腻性与颗粒性,主要由原稿的颗粒细腻程度所决定,也受放大倍率和细微强调起始作用值(颗粒性强弱调节)的制约。细微强调起始值调节恰当,颗粒性可以有所改善,但影响层次清晰度的强调效果。手工修版,也可以减弱颗粒性,增加平服细腻性,但容易留下手工修补痕迹,一般不会得到完美的效果。加网图片的点形、网点均匀性及印刷网点质量,影响印刷画面的平服性。印刷网点质量不佳或不均匀,会破坏其平服细腻性。龟纹是由于网线角度不正确所致,对于人物画面的品红版、风景画面的青版、国画的黑版等要使用 45 ° 的网线角度。这些表面质量,可以通过对其反射密度扫描放大或显微密度测量进行检验,设立客观的技术测量标准。但一般都是借助视觉来作直观评价,既客观又简便。
三、版面设计制作技术
印刷产品的种类繁多,其中许多并非由一张原稿或简单的一段文字构成。例如画报、图册、招贴广告、书刊报纸等,其版面往往由多个图案构成。这就要经过设计人员精心设计整个版面的式样。即便是整个版面只有单一的图
案,仍存在尺寸大小、形状、色彩、明暗、构图等多方面的设计。版面设计通常由专业设计人员完成。作为设计者应当了解印刷生产,客户的意图和读者对象,并且具备设计程序和设计原理等方面的知识。现在的版面设计可以通过整页拼版系统和彩色桌面出版系统中的计算机工作站完成,操作者可按照设计人员的意图,随意设计版面,满足客户的要求。
• 原稿照相制版中要注意的问题
如今原稿通常用照相方法拍照,黑白或彩色连续调原稿则用电子分色机进行扫描分色制版。线条原稿 (如线条商标图案)的照相制版工艺比较简单,在制版照相机上将原稿缩放到客户要求的尺寸。在特硬感光软片上曝光,经冲洗加工,形成影像。操作中要注意以下问题:整稿时首先要检查原稿的质量,其次如果原稿是带有色彩的,要鉴别原稿中线条与底色的颜色,搞清所用感光片的感色范围,如果底色以红、橙色为主,就不能使用SO特硬正色片拍照,因为SO正色软片不感受红光。放置原稿时必须注意将其置于原稿架正中央,如若原稿剪贴过多,最好使光源照射方向和剪贴字条长边平行,以避免阴片阴影过多,可减少修版时间。对水洗、干燥后的阴图片要认真检查尺寸是否正确,版面图像是否齐全 (有无挡掉或遗漏),密度是否符合要求,版面感光是否一致,线条、文字、色块是否清晰透明。检查修正过的阴图片即可翻拷阳图片,供晒版使用。
2.电子分色要注意的问题
(1)软片线性化。目的是使显影机与电分机相匹配,使得到的网点大小与所显示的网点大小相同。如不符合标准,则要调整电压高低或显影时间,使之相符合,显影温度一般均控制在显影液推荐温度28摄氏度为好。(2)测定原稿密度。用彩色密度计测定原稿的反差,选择正确的白场和黑场,可减少在电分机上的辅助时间。(3)测定缩放倍率。用放大率测定仪测定原稿的缩放倍率,并将数字输入电分机内。(4)装稿。先将原稿进行清洁处理,反射原稿上应加上规矩线,然后装贴在扫描滚筒上,并根据倍率决定扫描线数及细微反差的要求,调节虚光孔的大小。(5)定标。可分为机器定标 (白平衡):消除电分机图像信号输入部分的误差,使各通道输出的电信号一致。原稿定标:先定高光,再定暗调,最后定中间调,然后再回复检查高光暗调是否正确,定标选点对复制图像层次和色彩还原都有影响,在原稿定标的同时,可参考灰梯尺来定标,保证原稿的颜色平衡状况不被破坏。记录网点百分比定标:要根据后工序的印刷方式、工作条件、所使用的原材料来确定分色片上亮场、高光、暗调的记录网点百分值。(6)定起始线。对规格尺寸定出起始线即裁切线,主要是扫描阳图。(7)裁片与装片。裁切感光片应比规格尺寸大,四周有余量,将感光片装入暗盒,如无电子加网装置,扫描网点片应将接触网屏覆在感光片上,然后将暗盒挂在电分机上。装片在有安全灯的暗室进行。(8)扫描。根据尺寸大小及机器性能,同时扫四色、二色或一次扫描一色。(9)显影。扫描完毕,感光片仍退入暗盒,然后在暗室取出感光片,输入显影机,经显影等处理即成。
3.使用彩色桌面出版系统要注意的问题
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技术开发和迅速佣起给印刷制版工艺带来了一场改革,它我国的彩色复制技术和产品质量跃上新的台阶。彩色桌面系统的工艺流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环 境调整:是使计算机的显示屏幕上所看到的图像与印刷出来的图像做到基本一致而对软件的环境参数进行设置。因为计算机显示屏幕上显示的色彩跟周围的光线条件有关,同一幅图像在周围光线较强时显得比较平淡,而在周围光线较弱时看起来比较鲜明,人们对两者的感觉不一样。此外,同样的图像使用不同的纸张、油墨以印刷方法印出来的效果会有差异。只有对这些差异进行调整,才能做到在屏幕上所看到的画面与印刷出来的画面达到一致效果。彩色处理编辑软件就具有环境调整的功能。( 2)原稿扫描:即把原稿图像经由与电脑工作站连接的扫描仪扫描,得到原稿图像的每个像素点的R、G、B三色值的数字化信息。(3)修版:即在电脑工作站上对原稿进行修版,如提高对比度,增加清晰度,退底等。(4)分色加网:把处理好的图像在电脑工作站上进行由R、G、B到C、M、Y、K的转换,把一幅图像分成分别包含C、M、Y、K各色信息的单色片,并分别对各个色进行加网处理。从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随机网点 (调频网点),并已进入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具有大规模推广的潜力。随机网点的最大优点是消除了龟纹;支持超过C、M、Y、K四色以外的专色版分色。不受网点角度限制;可使用较低分辨率的照排机,由于层次再现不是靠调整网点大小来实现的,因此不受网点线数和分辨能力的固定关系的制约。(5)拼版:在电脑工作站的拼版软件上把许多图像和文字按用户要求挤在一个版面上。(6)打样输出:在与电脑工作站相连的彩色打印机上打出样张并交客户验收。(7)照排机输出四色软片:在与电脑工作站相连的激光照排机上顺序输出同一版的C、M、Y、K的四个半色调加网底片。(8)光栅图像处理器 (RlP) :是照排机的控制器,通常由一台专门计算机为核
心。配置一定容量的内存和外存,内藏Postscript解释软件,以及相应的字库,接受接口输入数据,输出页面的点阵,直接送给照排机,由照排机输出。彩色桌面出版系统是利用计算机为核心作为工作站,配以输入扫描机、输出彩色打样机或激光照排机,形成一整套可以同时处理文字、图像、一次输出整页彩色打样页面或分色片的彩色制版系统。
从图像质量看, DTP系统由于输出整页幅面不大,图像放大倍率一般不超过6~8倍,能达到电分机的图像质量。同时它又可以将文字及图像处理、版面实际融为一体,图文并茂,极大地简化了制版工艺。从软件兼容性看,彩色桌面出版系统主要是采用通用型计算机硬件和相关软件,生产批量大、成本低、更新换代迅速,系统的性能价格比明显优于电子分色机和整页拼版系统。从系统开放性看,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配置非常灵活,其输入、输出、工作站、网络的选配,完全取决于用户的生产能力、质量要求、投资能力和市场需求。不同的系统档次,不同的硬件软件选配,其价格相差很大,所配的硬件或软件往往不是一家公司开发生产,而是完全根据需要来优化组合,特别是专用软件和文字字库,只要是开放式系统,用户就可以根据需要和鉴赏能力,选择自己满意的配置和换代产品。从高端联网来看,彩色桌面出版系统还可以与现有各种型号的电子分色机相联,称为高端联网,这样既发挥了电子分色机输入分辨率较高,图像处理质量好的优点,又融合了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可以图文同时处理、版面组合灵活快捷、人工创意新颖、整页数据可重复存取的优点。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应用软件主要有以下几种。图像处理软件:现在较为成熟并投放商业的图像处理软件有北大方正集团公司的分色软件(ColorSep)和彩色图像拼版软件 (Photodraw)。这类软件目前用于解决连续调图像的编辑处理。常见的处理功能包括彩色校正、图像调整、加蒙版以及图像的几何变化等。特种技能包括旋转、尺寸变化、清晰化和柔和化、虚阴影生成,全面阶调变化以及选择性校正等。绘图软件:由Aldus公司开发的Freehand绘图彩色软件,可用于美工设计人员进行人工、电脑创意设计,将所有手工创作中难以达到或无法实现的特技变得非常简单。页面描述语言:Postscript(PS):Postscript是页面版式进行标准化描述的语言,主要用于输出阶段,是照排机与工作站交换信息的界面,所有照排机接口均是Postscript接口。Postscript语言将文字、图形、扫描图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描述整个页面任何一点的任何信息,就语言结构而言,包含所有页面元素。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广泛应用,使整个包装印前处理过程完全改变面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后包装印刷的设计和制作内容将更加丰富多采,质量将更加稳定和提高。
下一篇: 印前知识集锦—丝网印刷和胶印简介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Copyright © 2001 zhsh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华书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