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基础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书画知识 > 书画基础知识

呼唤中国创意阶层的崛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书画网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不过,他们不是电影《天下无贼》中窃取人们财富的人,而是一批创造财富的人。确切地说,他们是一批用自己的创意来为社会增加财富的人。

在21世纪的经济史中,“创意人”必将成为一个核心的关键词。

当“创意产业”这个词汇日渐成为国内官员、学者乃至记者口中的时髦称谓时,中国的“创意人”阶层的崛起亦将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根据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的《创意经济》书中的统计,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2004年年底在上海结束的“2004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论坛”,也及时地向我们传达了与会专家的如下共识:创意经济必将成为引领中国城市发展、城市创新的一股重要力量。

随着2005年新春的日益逼近,我们是不是可以期盼:中国创意人的春天已经不远了呢?

两个概念:“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

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其间不只是关键词与核心概念的变换,同时也见证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两个历史阶段。

“文化产业”概念所强调的是文化与经济的双向互融。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的文化化与文化的经济化,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世界经济形态与经济增长点的变化。

从1992年到2002年的10年,应该算是中国文化产业初步发展期,其关键词便是对于“文化产业”一词的讨论。其中,有三个时间点值得我们注意: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编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书,明确使用“文化产业”一词,是政府主管部门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提出了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任务和要求。而在2002年11月的十六大报告中,则明确提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开启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的新阶段。

这个新阶段正是中国文化产业研究由宏观逐步走向“中观”的转折期。“创意产业”概念在产业研究界的时兴,可以看作是其重要的标志之一。

“创意产业”概念所强调的则是“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见金元浦《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一文)”。

这个概念1997年形成于英国,提出者是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1998年该小组在研究报告中正式给“创意产业”加以定义:“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六年来,在世界创意产业实践的推动下,无论是创意产业还是创意部门,其内涵都有所发展。其中经济学家凯夫斯( Caves )、霍金(Howkins)等都对此做出了贡献。

最近两年来,随着国内对文化产业的关注点由概念转向内容,“创意产业”一词越来越频繁地为人所引用,并大有一统媒体与观众眼球的趋势。

从“文化人”到“创意人”

2004年,国内文化产业研究界,基本完成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2004年11月文化部命名42个文化企业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各类文化产业研究机构在高校等研究单位纷纷建立,名目繁多的文化产业网站在互联网上竞相亮相,高规格的文化产业类相关学术会议的相继召开,高校等研究机构同产业部门及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升温……这些不仅展示了文化产业研究在国内的最新拓展,同时也昭示我们:国内学界已经走出了数十年的“文化产业”的概念空谈,真正进入了关注“内容产业”,致力产业实践的阶段。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实现逐渐走出炒“Idea”阶段,而真正进入了“内容为王”(Content is King)阶段。要实现把最适当的内容尽可能多地提供给最需求它们的人的目标,并成为真正的赢家,关键之处不在于你有无Idea,而在于你的Idea能否落地。寻求赢利模式,使创意(Idea)落地,一时间成为国内研究界与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所在。自此,内容产业、创意产业得以历史性地出场。

十六大报告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提倡,无疑为这种探索提供了最好的舆论与政策支持。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文化产业界已变化多多。以出版业为例,从出版集团试点到全国出版业的改制,中国出版的体制改革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频频引起业界关注的策划人的成功运作,更是显示了创意与创意人在未来出版中所必将占有的重要地位。

从“文化人”到“创意人”,中国知识分子的阶层经历了又一次分化。一批“新媒介人”、“经济中介人”的出现,预示了一个新的阶层即将在中国的出现。

转型期的中国创意阶层

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弗罗里达(Florida)在其《创意阶层的崛起》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一书中指出:创意在当代经济中的异军突起表明了一个职业阶层的崛起。在他看来,美国社会已分化成四个主要的职业群体:农业阶层、工业阶层、服务业阶层和创意阶层。创意阶层包括一个“超级创意核心” (super- creative core),这个核心由来自“从事科学和工程学,建筑与设计,教育,艺术,音乐和娱乐的人们”构成……他们的工作是“创造新观念、新技术和 或 新的创造性内容。”除了这个核心,创意阶层还包括“更广泛的群体,即在商业和金融,法律,保健,以及相关领域的创造性专业人才。”弗罗里达基于美国的情况,认为创意阶层目前在经济中呈上升趋势。此外,他还研究了创意人同城市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评出了最合适创意人居住的十大美国城市。

就此而言,目前中国的创意阶层虽远未成形,但已是呼之欲出。与旧的经济与文化体制的转型相伴,出版人、设计师、广告人、经纪人、建筑设计师、报人等文化人群最终将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型,成就中国的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创意人。如前所述,中国当代文化产业研究仍旧处于宏观向“中观”过渡的阶段,在深度与广度上远未进入“微观”阶段,其根本原因正是在于中国创意阶层尚未形成以及创意产业形态尚未成熟。

根据弗罗里达的研究,创意人所共有的精神气质使他们同周围人判然相别。此外,这种气质也影响并决定了他们对居住地、工作方式等的选择。因此,就城市而言,能否为创意人提供适合的富于创造活力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是决定一个城市的创意产业的活力大小的重要标志。由此观之,国内许多城市中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的滞后,无疑将严重制约本土创意人的成长。

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毕竟有的国内城市已经行动起来。如上海、深圳等,无论是在国家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建设,还是城市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方面,都已积累了相当可观的经验。 




上一篇创意立国(创意立国是哪个国家最先提出的)

下一篇《广告人谈时尚》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