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家学有渊源 从小苦攻读
在祝允明的成长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祖父祝颢和外祖父徐有贞。这两位长辈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徐有贞十二三岁入小学时,已经会古文词,稍大后跟随都宪吴恩庵,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议论,吴恩庵高兴地对人说他定成大器。有一次见到国子祭酒胡颐庵,胡让他赋诗,他拿笔立就,用词遣句都很老成。
祝允明幼年跟随外祖父。在祝允明出生前三年,徐有贞迎英宗复辟有功,受皇帝宠爱,遭到在复辟中一同立功的曹吉祥、石亨等人嫉妒,几次被诬下狱,后来英宗特诏让他回家。回家后闭门谢客,直到曹、石相继败死才开始买田筑屋,准备安度晚年。这时祝允明已经两三岁了。徐有贞在乡里德高望重,苏州府学碑刻立石往往请他撰并书,也经常有人请他作墓志铭。因此祝允明除了外祖父外,接触到了不少人,时时受到熏陶。
祝允明五岁,祖父祝颢辞职回乡。祖父虽然年逾六十,但精神很好,他善会谈,旁征博引,又常会开开玩笑,当时人都很愿意和他交游。祖父风趣洒脱的性格和生动的言谈给祝允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祝允明先天禀赋很好,又有两位大儒的教导,所以很早就显露出他的才华。他五岁时就能作一尺见方的大字,读书一目数行,九岁时已经能作诗。
祝允明十三岁时,外祖父去世,终年六十六岁。这一年吴门出了一位状元吴宽。两年后祝允明的老师王鏊廷试又得第三,吴门文人名声日大。
祝允明青年时期发奋苦学,为的是和他的长辈一样求取功名,这是文人的唯一出路。苏州府学树立着他外祖父撰并书的《儒学兴修记》和撰写的《科第题名之记》,这对于祝允明来说就是压力和要求。眼看自己熟悉的师长一个个金榜题名,他也必须努力。科举除了读书外还要练好楷书,祝允明严格地按照前辈的教导扎扎实实地下功夫。
祝允明往往把读书和写字结合起来学习。例如他二十八岁时用小楷书录一卷《唐宋四家文》。在卷末他自己认为前辈们往往书录古文上百,抄录一遍即能“得其大略”,所以他也学着这么做。这种口诵手录的学习方法对他的帮助很大。又如他二十七岁用小楷抄录了《庄子》中的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董其昌评为“绵里铁”,“如印印泥,方是本色”。
祝允明青年时期的诗文书法已经闻名乡里,大家都知道他的才华,因此当时任中书舍人的李应祯把自己的长女许配给他。此后祝允明在书法上的进步又得到了岳父的指导。李应祯精于书法,对各体都有研究,他提倡创新,在实践上自成一格。他又是文徵明的书法老师,因此对吴门书派的形成影响很大。
祝允明在苦读期间结交了很多良师益友。其中如沈周、刘珏、杜琼、吴宽、周臣、朱存理等都是苏州名士。他拜比他长十岁的王鏊为师,又与年纪相仿的都穆、杨循吉为友,更与比他年轻的唐寅和张灵交往。经常一起作诗唱和、切磋书画,感情深厚。
中年不得志 怀才戏人生
祝允明三十以后才华已经相当出众。请他撰写墓志、碑碣和求书画的人很多。他三十一岁就受聘为作《重刊王著作文集序》。刻书作序往往请名人,可见时人对他的看重。
祝允明与都穆、文徵明、唐寅等常在一起创作古文辞。唐寅从小聪慧,也很早就出名。文徵明小时不很聪明,后来发奋学习,又得到沈周、吴宽、李应祯的指点,在文章、绘画、书法上进步很快。文徵明性格内向,文静而严谨。祝、都、文三人往往在唐寅的画上题句作文。
祝允明三十三岁那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主考官王鏊对他的文章很赞赏。凭着自己的才学,祝允明很自信,认为进京考试,录取高第易如反掌。谁知以后七试礼部都没有成功。这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仕途的失意和打击对于祝允明的后半生起了重要的作用,使他的心境、性格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祝允明中年是在这样一个转变中度过的。他中年的前半期,孜孜不倦于科举考试,思想是积极入世的儒家观念。而后,一次次的失利,使他越来越心灰意冷,渐渐地转向了老庄的消极出世,开始游戏人生。他的心境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上表露外,只能在诗文、书法中抒发。他的书法也渐渐转向行草书。五十岁以后在草书上的发展和成功与这样的心境是分不开的。
祝允明与唐寅关系异常密切。他在三十七岁时,二十七岁的唐寅与邻居张灵一起常常纵酒游玩,不好好读书。祝允明知道后特地去规劝,此后唐寅又一心一意地读书了。他还把张灵收为自己的学生,在著文作诗或作书时,让张灵在旁边侍笔砚,因此张灵也进步很快。在那段时间里,苏州人称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为“吴门四才子”。他们都规规矩矩读书求功名。弘治十一年(1498),唐寅二十九岁乡试第一,成了南京解元。依他的才华有希望在会试中夺魁。当时在朝中的吴宽在公卿间常常称赞他,使他名声传遍京城。第二年唐寅进京应试,因同行的徐经贿赂会试总裁程敏政家僮,科场作弊,牵连唐寅因而入狱。后来经吴宽的求情,才得以赦免。踌躇满志的唐寅受到突如其来的打击,受到很大的精神刺激。仕途无望,又引起夫妇反目,妻子与他离婚,跟中了进士的都穆结合。这几件事使唐寅的人生观产生极大变化,性格也大变。这时的祝允明与唐寅同病相怜。他们的思想由追求功名、经世治国而都转向了独善其身、游戏人生的态度。祝允明在《再挽子畏》诗中有“少日同怀天下奇,中年出世也曾期”之句。唐寅,初字伯虎,更字子畏,后来自号“六如居士”,皈向佛门,而祝允明多署“枝山道人”,归向道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是封建社会中文人的遗憾!
上一篇: 丁云鹏
下一篇: 董其昌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Copyright © 2001 zhsh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华书画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