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幸福源头 水“利”高原 ——谱写黄河治理保护青海水利新篇章(2)

 社会热点新闻     |      佚名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青海聚焦水土流失,将做好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利行业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81.1平方公里,实施了3个水美乡村试点县建设,在46条河流、2个湖泊、2座水库开展健康评价试点,明确了162座水电站生态流量下泄指标,221座水电站安装了生态基流监控设施,163座引水式水电站落实了生态基流下泄工程措施,河道生态基流保障和监管持续加强,有效维护了河流健康生命。西宁、海北成功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青海湖湟鱼洄游通道等9项水系连通工程逐步建成,湟中区、循化县水美乡村建设试点落地实施,一系列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为母亲河增添绿色。

  同时,青海依托梯田建设,形成“梯田+科技+地膜+马铃薯”浅山干旱区农业发展模式、“梯田+科技+青稞油菜豌豆燕麦”脑山区农业发展模式和“梯田+科技+土地流转给企业+药材”集约特色种植发展模式,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了水土保持与农民增收的双赢。全省水利行业还积极打造“小流域+生态旅游+脱贫攻坚+种植养殖”模式的小流域精品工程,强化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与营造宜居环境、加强科技示范、支撑城镇化建设进程、助推旅游业发展相协调,维护高原生态安全。水土保持工程已成为广大山丘区群众实实在在的温饱工程、致富工程和乡村振兴建设的基础工程。

【喜迎二十大】幸福源头 水“利”高原 ——谱写黄河治理保护青海水利新篇章

  人民至上,做好水安全保

  2022年6月18日,引大济湟工程西干渠32号隧洞胜利贯通,这标志着经历了青海解放初期、改革开放、新时代三个重要阶段,引大济湟工程六大子项目水脉将全部打通。其中,黑泉水库工程已建成发挥效益20多年,累计向西宁市第七水厂累计供水24047.00万m³,共调蓄水量66.09亿m³,向下游河道累计生态基流补水28016.28万m³。截至目前,引大济湟工程已向大通县、互助县、乐都区部分乡镇累计供水2043.83万m³。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十年来,青海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在增进民生水利福祉中践行水利使命,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建设“引黄济宁”等重大水利基础设施,支持兰西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续建、新建一批中小型水库及配套、连通配套工程等,基本建成蓄、引、提、调结合,大、中、小、微并举供水网络;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牧区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推进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和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民生水利得到发展。截至目前,初步形成了2196处集中式工程、3.89万处分散式工程的供水保障体系,全省累计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476万人(次),全省农村牧区自来水普及率和供水保证率达到80%和94%。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青海省水利厅饮水安全保障扶贫工作办公室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青海持续开展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全省260.6万农牧民群众、涉及30.14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水平得到巩固提升,实现绝对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清零”目标。全省农村牧区人口全部用上了自来水,水质明显得到改善,彻底告别了为吃水发愁、缺水找水、人驮牛拉的历史,现行标准下所有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清零”目标已经实现,因水致贫的突出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水利重要支撑和保障。

  善于未雨绸缪,才能有备无患。“暴雨来了,赶快撤离!”8月12日,海东市民和回族自治县水利局收到气象预报——13日、14日局部强降雨量将达到100毫米以上。立即发布预警信息,马上安排群众转移!随着一阵急促的敲锣声、吹哨声和警报声,民和县峡门镇阳坡村的村民们迅速而有序地按照平日演练的转移路线向安置点撤离。全县126个山洪灾害危险区群众600多户2000余人在暴雨前安全转移,未造成人员伤亡。


标签十大 喜迎 幸福 治理 保护 青海 谱写 黄河 源头 高原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新闻随笔】“数字下田”:稳住“粮袋子”,鼓起“钱袋子”

下一篇:大国外交最前线丨疫情后首次出访 带你走进努尔苏丹总统府欢迎仪式现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