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三代人,一件事,一方守护

 社会热点新闻     |      佚名

  原标题: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三代人,一件事,一方守护

  中新网呼伦贝尔7月25日电(苏亦瑜)中俄蒙三国交界,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长达1733.3公里的边境线上,有这样一阵马蹄声,是牧民护边员巡逻的“号角”。谈起传承三代的牧民护边员身份,图门自豪地说,“我这一辈子想做好一件事,就是护边。”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三代人,一件事,一方守护

  图门和妻子在瞭望塔远眺。 苏亦瑜 摄

  三代人的接力传承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三代人,一件事,一方守护

  图门家门口。苏亦瑜 摄

  走进图门家,三座建筑风格各异的瞭望塔映入眼帘,分别是图门家祖孙三代作为牧民护边员巡视边境的工作场所,记录着传承三代的戍边故事。

  图门家距离中蒙界湖只有不到500米的距离,图门的祖父巴日哈萨巴达是贝尔边境派出所最早的一批护边员。祖父在战争中牺牲后,心怀着祖父临行前叮嘱的“一定要守好这片草原”,图门的父亲接过了护边接力棒,图门的母亲斯琴也加入了“铁姑娘护边队”。

  “阿爸从小就告诉我,这里是我们的家,我们出生在这里,就必须担负起守边护边的使命。”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抱着保家卫国之心,图门也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军人。

  退役后,图门原本有留在市区工作的机会,然而,父亲肋骨受伤,因语言问题不方便看病的事情使他改变了想法。“没有做到回报父母对我(养育)的恩情是不行的。”图门决定回到家乡,选择做边境线上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成为家中第三代“护边员”。

  护边员工作艰苦且繁杂,邻居曾劝他:“咱牧民管好自己的羊就行了,管那么多闲事儿干啥?”每当听到这样的话,图门总会说:“我们出生在这里,本就有义务守边疆!”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三代人,一件事,一方守护

  图门家中的假山雕塑。苏亦瑜 摄

  “每一座蒙古包就是一座哨所,每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这是图门家中假山雕塑上的一句话。贝尔苏木党委组织委员、贝尔嘎查第一书记照力巴亚尔告诉记者,像图门一样的牧民护边员,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贝尔苏木贝尔嘎查总共有十几户。 “这些牧民护边员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周围环境熟悉,填补了军警巡逻管控的盲区和死角,共同维护了边境安全。”

  边境线上的一方守护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三代人,一件事,一方守护

  图门的蒙古包哨所工作记录。 苏亦瑜 摄

  今年,是图门作为牧民护边员的第31个年头。每天天亮,图门就爬上瞭望塔用望远镜观测边境线的情况,巡视着人员往来和车辆交通。而后,他跨上马背,用“马步”丈量着边境,开启一天的巡逻工作。回到家中,图门还会把巡视情况悉数记录在他的工作日志中。

  几十年来,图门风雨无阻巡边,累坏了8匹马、骑坏了6辆摩托车。提到护边工作,图门轻描淡写地笑称,“冬天冷,夏天热,不了解的人看起来肯定觉得很困难,但是真正做起来也不觉得累了。”图门在边境线上的默默坚守得到了当地牧民们和辖区派出所的认可与赞扬。在图门家中,大大小小的奖状填满了柜子、挂满了墙壁。当被问到最令其自豪和难忘的荣誉时,图门毫不犹豫地举起“十大优秀护边员”的奖章。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三代人,一件事,一方守护

  图门向记者展示“十大优秀护边员”奖章。苏亦瑜 摄

  从石头路到柏油路,从马背巡逻到骑车护边,从人力守护到数字化监测……据图门介绍,这几年党和国家对护边员的政策补贴和待遇都不断提高,还配发了巡逻装备,护边工作也逐步走向现代化。

  除了作为护边员守护边疆安全,图门还守护起当地牧民们的幸福生活。作为北疆的红色堡垒户,在工作之余,图门和他的妻子常带领牧民们学习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调动牧民积极性,鼓励他们发展产业,带动他们早日致富。近年来,图门积极响应苏木党委、嘎查党支部号召,帮助乌力吉巴图等7户建档立卡户和边缘户代养羊,有力地带动了他们脱贫增收。


标签中国 网络 美丽 媒体 生态 守护 代人 件事 一方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在深化中国文明历史研究中增强历史自觉

下一篇:【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樟子松故乡——红花尔基的绿色崛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