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力量

 社会热点新闻     |      佚名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五十三届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期间,中国人权研究会等民间组织在日内瓦举行系列边会,向世界宣介中国人权发展成就。围绕“中国的人权理念与实践”“《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三十年:中国探索与经验”等主题,中国民间组织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与参会外方代表、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广泛深入研讨交流,通过对话凝聚共识,共同推动人权文明发展进步,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力量。

   中国积极践行《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

  在“《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三十年:中国探索与经验”主题边会上,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鲁广锦表示,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践行宣言基本精神的直接体现。中国坚持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努力走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以安全守护人权、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不仅符合宣言和行动纲领精神,而且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宣言和行动纲领精神的发展,必将推进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秘书长王琰文主持“中国的人权理念与实践”主题边会时表示,在分裂的世界中寻求共识,必须抛开偏见,彼此尊重。将一国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只能增加动荡,生搬硬套他国人权保障模式也容易产生危害。真正的人权文明应当建立在承认人权的普遍性和尊重人权观、人权实践差异性基础之上,求同而存异,倡导所有国家和民族传承发展自身文明、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

  吉林大学人权研究院研究人员申天娇说,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契合宣言和行动纲领宗旨,同人民的幸福生活密切相关。面向未来,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落实将为宣言和行动纲领注入新动力。

  《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提出有必要在教育方案中加进人权主题,要求各国采取这样的做法。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张伟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权教育。在已经制定的四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中,都有相关人权教育和研究的专门章节,提出推动和促进人权教育持续发展的具体举措。至今,中国已在14所大学设立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中国政府将于2025年前支持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建立国家人权研究机构,新设3家国家人权研究基地。

  与会的国际民主律师协会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米克尔·萨维娅祝贺中国非政府组织在日内瓦成功举办主题边会,赞赏中国在大学设立相关专业,在人权教育方面有所成就。她指出,中国人权研究会在人权教育的普及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助于让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人权发展状况。

  瑞士国际人权和社会发展协会负责人大卫·洛佩斯不久前访问过中国。他说,在访问中,他看到中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幸福。中国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希望未来进一步加强与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交流与对话,共同推动完善全球人权治理。

   发展是解决包括人权在内的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

  《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重申发展权利是一项普遍的、不可分割的权利,也是基本人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人是发展的中心主体。多年来,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和促进人权,努力以高质量发展、包容发展、普惠发展消除发展障碍,提升人权保障水平。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教授肖武说,中国人权事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坚持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强调公民及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不可分割性,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主体观而非偏狭的片面人权主体观,坚持立体的人权发展道路而非单向度的人权路径,秉持包容性人权理念而非“教师爷式”人权观,主张从本国实际和人民需求出发,探索适合自己的人权发展道路。

  吉林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法学院院长何志鹏说,中国长期高度关注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实现和保护。从中国的经验可以看出,发展是解决包括人权在内的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


标签全球 治理 人权 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加强水资源管理,中国中亚需合力攻关

下一篇:马来西亚学者:IPEF弹性供应链协议之意不在规避“断链”,而在遏制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