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艺术品收藏:挡不住的文化诱惑
来源:浙江日报 文章作者:佚名
国际国内的收藏市场越来越热。一件藏品动则千万元甚至过亿,不仅让人惊呼收藏市场“亿元时代”的到来,也因此引起了人们更多的思考。 藏友总会自问,收藏究竟是为了什么?收藏和自身幸福又有多大关系?2月17日,我们在上海见到了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天下藏宝》主持人王刚和作家海岩,他们用多年的收藏经历,向大家讲述了收藏带来的乐趣以及每个藏友所要行使的文化职责。 寻找文化乐趣 马未都、王刚和海岩,在本职工作之外,有一个共同点,都喜欢收藏。说的更具体点,马未都是王刚和海岩在收藏之路上的师傅。 海岩说:“我的第一二三件黄花梨藏品都是在马未都的指点下买的。” 王刚说:“家里那张300年历史的黄花梨床是从马未都那收的。” 三人的关系由此可见,而说起对待收藏的态度,他们的意见也出奇一致,即“进入收藏界,你得搞清楚是投资还是真心喜欢。如果是前者,金钱带来的快乐只是一瞬;如果是后者,你会得到更多的文化乐趣。” 他们就是乐在其中的典范。“那时候很喜欢自己买的几件藏品,每天晚上睡到一半都要来个鲤鱼打挺,摸黑起来仔细把玩。”马未都乐呵呵地说,“但是太黑了,我就去买了300瓦的大灯泡,晚上开关‘啪’的一声,够亮堂,不过我老婆就不干了。” 有人说收藏是“玩物丧志”,但对王刚来说,这正是他要达到的收藏境界。“演和珅这个角儿时可没导演教我怎么展开画卷,怎么拉开画轴,这些动作都是我从收藏中了解到的。”他说,“多亏收藏,许多事情在我心中淡化了,心境也平和许多,这就是我说的‘玩物丧志’。” 他们只是众多藏友中的沧海一粟。回顾整个2010年,我们发现超过亿元的拍卖品共有16件之多,而整个中国艺术拍卖品市场一年的成交额为573亿元人民币。以往成交价过百万就有人鼓掌,现在,过亿元才会有掌声。 如潮的掌声也培育了藏品制假的土壤。“大家对制假很痛恨,但买假的时候又是什么心态呢?其实也是一种得利的心态,能不能挤一挤心里的那个‘贪’字?”王刚回忆道,《天下藏宝》栏目曾到地方做节目,却发现民间收藏中95%都是赝品,几座城市都一样。 “有网友说,万物可辨真伪,唯有人心难捉摸。”王刚认为,《天下藏宝》栏目中请出的护宝锤,与其说是砸赝品,不如说是砸心中的“贪”字。 营造文化生态 作家海岩笑称,他的工作、生活和收藏之间的关系,是把所有赚到的钱都投到收藏黄花梨家具上。出于对家具的喜爱,他创立了黄花梨养习馆。只不过,他一直希望能够通过展出藏品来唤醒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以及引导整个文化生态朝积极向上发展。 “现在我们走过任何一个城市和城镇,你看年轻人所喜爱的,比如说吃的、玩的、穿的、甚至跳的舞,都是西方的。”海岩不无忧虑。我们现在所处的文化生态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化、互联网等事物的出现,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呈现边缘化的状态。 诚如其言,欧美一些拍卖行在进行统计时,经常会以拍卖价格为依据,这也影响到了大众对于收藏的观念。“所以很多人一见到藏品,第一个问题肯定是值多少钱,不会去问这件藏品背后的故事等文化含义。”海岩打了个比方,他说有个专家曾提出“现在艺术品的价值是由资本来决定的”这一观点,而时下收藏界的价格趋势也正印证了这一观点。 “我们买藏品之前,先要问一下自己,究竟是投资还是喜爱?如果你是投资,就不在收藏范围内,你只是做文化产业,而不是文化。如果你是在收藏文化,那得用你的品格和良知去判断。”海岩呼吁广大藏友和即将步入收藏圈的人们,要多了解传统文化,从内心深处热爱、敬畏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得到收藏的快乐。
·上一篇文章:黄永玉作品价格 黄永玉市场价格拍卖参考价
·下一篇文章:张大千作品获誉“皇冠上的钻石”(图)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touzi/11102113147D285FKH25G4I9I2F7I4H.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