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艺术作品 当今中国收藏投资市场的神话
来源:天津视窗 文章作者:佚名 录入时间:07-06-17 08:58:21
人民网·天津视窗6月15日电:进入2007年,中国收藏界最热的话题就是摄影作品的收藏了。长久不被收藏界青睐的摄影,忽然一下热闹起来,引起整个收藏界、传媒与社会公众的注意。 摄影照片,在它发明出现后一百多年,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进入画廊成为收藏的商品。在此之前,所有照片的买卖只是作为信息的载体在通讯社和纸质传媒之间进行,人们购买的其实不是照片本身,而是那张纸上托载的形象信息。当这些信息转载在其它媒介之上被人们消费后,照片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当历史在时光的流转中终于获得尊重之后,照片作为历史的证物渐渐显示了它独立的和不可替代的价值意义。同时,摄影作为一个独立的媒介样式,其自身的发展也成为一部独立的、关于人类确认自己创造精神的历史。围绕着摄影的技术发展,使用摄影的人们则演绎了一部关于摄影的文化。这个文化交织着人们对艺术、政治和人类尊严与如何看待摄影的历史争论。摄影照片于是就像一个流光溢彩的容器,容下了时间和空间里的人们的快乐忧愁。这些情感是有价的,人们收藏它就是收藏自己的情感,收藏自己和自己同类们通过摄影所记录的各种发现和见证。既然有价,就是财富,就是商品。是商品就流通,就交易,就会有了商品自身的属性。经典的好照片在进入它最早的市场——画廊时,价格只有几十元钱,但几十年过去,价格翻了无数番,现在已经从两位数蹿升到七位数,交易场所也移师到了画廊之上的二级市场——拍卖会。 需要有一批真正懂得和识货的收藏者利用手中真正的收藏品,来维护收藏市场健康的导向。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展示活动来搭建培育社会对艺术品收藏文化的正确认识。由影天国际艺廊进行的摄影作品的个人收藏群展,就是一次积极的举措。这也是中国第一个摄影作品收藏家藏品展览,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参展的十位收藏家共拿出了近五十幅作品展示,这些作品许多都是世界和中国摄影史上的著名作品,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出自大师和名家。中国的有解海龙的《大眼睛》、翁乃强的《文革回放——毛泽东接见红卫兵》与王文澜的《自行车王国》等。国际的有美国的黑白摄影大师韦斯顿和曼雷,日本的摄影师久保田博二和情色摄影家荒木经惟等。还有一些记录古巴革命的历史照片,则是对那个时代存有记忆的人眼中的珍品。这些参展的作品构成了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收藏格局,告诉了人们收藏的方向所在,就是强调摄影在所有表现媒介中特立独行的纪实性和其独具特色的表达语言,以及摄影作品中所记录和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虽然这个展览是摄影收藏的第一个展览,但相信今后这样的展览会多起来。它们将不单纯展示收藏家的成就和兴趣,更会展示一种在收藏之上的影像文化生活品位,成为未来我们社会多元文化生活的一个内容。 一个有文化的社会和民族是重视艺术品收藏的。十八世纪的法国,在家里悬挂艺术品已经是普通民众的文化爱好,而不仅仅是贵族富豪的独有乐趣。在古代的中国,文人雅客用水墨绘画在家中“补壁”更是一种传统和时尚。收藏和欣赏艺术,是人类保持自己文化源流的禀赋,是维持自身活力的必要习惯。二十世纪以来,跌宕起伏的国家命运和民众动荡的生活,欣赏艺术品的传统一度远离我们而去,让我们的生活毫无光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经济的振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作为文化的艺术品收藏传统,也将逐渐回到千家万户的生活中来。
图为这张照片拍摄于1990年,人物是南非节日上的少女。该照片被制作成30米高的巨幅海报安放在纽约时代广场。
·上一篇文章:中国书标发明人王勇龙:书标增值空间很大
·下一篇文章:“奥运收藏”逐渐步入高潮 年前介入最为适宜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touzi/0761785821HJ8EKIG83F6J661B4AF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