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价值在分享 GICLEE撬动艺术消费市场

艺术价值在分享 GICLEE撬动艺术消费市场


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章作者:佚名  录入时间:08-08-25 08:39:01


艾轩《静静的冻土带》的Giclee版本,几可乱真     


有了Giclee工艺,收藏级艺术品距离人们不再遥远

    今天的798早已名声在外。当下,各国奥运观光客涌入798,五颜六色的奥运证件晃得人头晕目眩,五音杂陈把这里变成语言的“巴别塔”。798一直都不缺少眷顾者,墙内开花,墙外都香。

    不过,如何让这些来自殊方异域的朋友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如何把某些走马观花的观光者变成踏破门槛的回头客;如何使展览、旅游、艺术形成一个和谐共生的格局,这恐怕是摆在所有画廊经营者面前的一个恒久的课题。

    周宝林坐在刚刚装修完成的海莱画廊里,正前方是过往的人流,侧前方则是前来采访的记者,刚好处于一种观察和被观察的位置。透过落地长窗,夏日午后的阳光一泻无余地落在他的身上,就像他负责的画廊英文名唤“Highlight”,此刻的周宝林也处于一种“高光”状态。自言在南加州的灼热阳光下生活多年的他,在四个小时的时间里娓娓而谈,谈他对国内外艺术市场的见解,谈艺术和信仰,甚至谈到基督教的“爱光圣义”。

  市场利器——GICLEE

    “在美国,艺术区和旅游景点常常是在一起的,南加州从圣地亚哥到旧金山那么一段路上,就云集了300多家画廊。画廊直接面对游客,艺术品的消费化程度非常高。”周宝林称。而在国内,艺术品和消费品还不能划等号;部分精品的天价不是平头百姓可以问津,大量的地摊产品虽然取价低廉,品质却不敢恭维。

    决意撬动艺术品消费市场的周宝林,选择了一件利器——“GICLEE”——让一般人也可以消费收藏级艺术品。“GICLEE”的原意是“喷”,1991年,美国一位艺术品复制技师首先使用这一法语词汇指代使用打印输出设备复制收藏级艺术品的工艺。目前,包括故宫博物院在内的许多国际知名博物馆,都在用它对艺术品进行复制。这是一种成熟的工艺,已经走向市场。除了一些博物馆在出售馆藏作品的Giclee版本,美国“许多分销画廊也在代理一些不知名画家的Giclee作品。游客购买它们没有增值方面的考虑,纯粹就是喜欢,就是消费”。

   海莱首批签约代理了王沂东和艾轩的各10幅作品,进行Giclee复制和出版发行。Giclee的目标是无限度的逼真原作。“我们本想输出在画布上,不过遭到艺术家的一致反对。艾轩老师还好,像王沂东老师这种笔触特别平的,一旦Giclee作品和原作采用同一材质,连艺术家本人都不辨真伪了。”此次制作的Giclee作品,用特殊颜料墨水印制在无酸纯棉版画纸上,画家本人亲自签名,每幅作品限量发行200张。

    这种复制品应该定在什么样的价位?周宝林表示,国际市场通行的定价标准是原作的5%到8%。“像王沂东老师的作品,最近拍到1000多万。如果完全依照国际惯例,他的Giclee作品也要在5万到8万。考虑到国内的消费水平,我们认为3.5万的价位比较合适。太低了也不行,毕竟他学生的作品都不止这个价了。    

  “正是大家不认同,才需要我们去做” 

    在一般人的“刻版印象”中,Giclee无非就是“打印”,再怎么变换国籍、称谓,也不过是商家巧立名目而已。既然只是一种复制品,如何能够登上神圣的艺术殿堂,遑论卖出上万的高价?

    周宝林表示,“正是大家不认同,才需要我们去做。”他解释说,Giclee绝非人们主观臆断出来的“打印”工艺。从画廊与艺术家签约到Giclee作品最终上市,海莱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先是图样采集,这个环节难在作品的征集,“艺术家本人都说,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孩子’聚在一起。”随后的调图环节任务更加艰巨,因为“阴晴雨雪、室内室外、正面侧面,光线都会有所不同,更不用说人眼不能分辨的那么多种色彩了。无论多么细微的差别,高分辨率下都会特别明显;有时屏幕上白花花的一片,其实那只是空气,是空气里的灰尘附着在画面上。”调图需要艺术家的全程参与和指导,“调图师拿出小稿给艺术家看,有时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艾轩老师都说:‘再调下去我都要疯了!’说归说,他们还是耗费了巨大的心血和精力,这么大的付出,足够他们进行再创作了。所以我们特别感谢这些爱作品就像爱自己孩子的艺术家们。”周宝林深有感触地说。

    “艾轩老师说:‘我爱艺术,也爱爱我艺术的人们。’所以他特别乐意自己的‘孩子’为更多人所爱。”在周宝林看来,艺术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艺术一定能够激起人的共鸣。“像王沂东老师的作品,外国人都说从他的画里‘看到了想看而没有看到的中国’。有次一对老年夫妇来看画展,看着看着就流泪了,像是又回到了他们的青年时代。两位老人头发都斑白了,墙上是一幅画,他们站在那里更是一幅画。你要说行为艺术,那就是一个很好的行为艺术。”

    周宝林说,从画廊开业的第一天起,他就告诫员工,不是以销售,而要以同顾客分享对艺术的理解为目的。艺术的价值在于分享,这次推出Giclee作品,既圆了艺术家让“自己的‘孩子’为更多人所爱”和艺术消费者拥有收藏级艺术品的梦想,也体现了海莱“让生活成为艺术”的一贯追求。他本人正在着手建立知名艺术家的粉丝俱乐部,让那些痴迷艺术的粉丝们有一个现身说法和交流心得的平台。至于画廊,他希望“用三年时间,让海莱成为一家有责任感的艺术发行与分销机构”。


·上一篇文章:金融与艺术结缘 民生银行1亿资助炎黄艺术馆
·下一篇文章:艺术如何牵手金融?“艺术品投资1号”引关注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shsc/088258391I54251B3BBI16JJB7B1A.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