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市场拍假与假拍共舞 专家:需完善法规细节
来源:光明日报 文章作者:邱 玥 录入时间:13-08-16 17:55:02
核心提示 火爆的艺术品市场隐藏着部分拍卖行与“卖家”甚至“专家”“画家家属”联手进行虚假拍卖的现实。作品拍得天价的背后却可能来自并不光彩的“利益链”。 我国现行《拍卖法》中并未要求拍卖行、委托人对拍卖标的的真伪承担相应责任。这样的免责条例却成了虚假鉴定的“免死金牌”。 1、现实:拍假与假拍共舞 近年来,艺术品拍卖市场日益火爆,但与此同时艺术品拍卖造假事件却层出不穷—— 2005年拍出253万元高价的吴冠中油画《池塘》后被画家亲证为赝品; 2010年以7280万元拍出的徐悲鸿一幅名为《人体蒋碧薇女士》的油画,被中央美院油画系首届研修班的学员联名指出,是他们研修班的习作之一; 广州嘉德拍卖行曾以16万元拍出的著名艺术家唐大禧画作《人民的苹果》被作者指出并非其所作…… 在拍假的同时,有些不具备资质的文化公司也打着拍卖行的旗号鱼目混珠,上演着假拍的把戏—— 百元左右随处可见的“宝剑”被鉴定为铸造于战国时期、价值40万元的文物——2011年,安徽汇德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利用藏家“藏有所值”的心理,每月给文物鉴定专家5000元工资,“授意”他们估高文物价值,再以委托拍卖为名,引诱藏友签订委托合同,同时邀请竞拍“演员”,造成流拍,用基础服务费的名义骗取了116位来自全国各地收藏人的血汗钱,涉及拍卖品超过千件,涉及金额超过百万元。 为何拍卖市场赝品、假品迭出?通常的理解是为了赚取高额佣金。《2012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年报》显示,2012年度,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会成交额288.52亿元,应收佣金37.51亿元,拍卖佣金收取比例依然居拍卖行业之首。 但实际情况远不止佣金那么简单。一位从事艺术品拍卖逾20年的业内人士认为,艺术品造假古已有之,不过近年来随着艺术收藏市场的急剧升温,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之下,拍卖造假也变得名目繁多。不止是源头仿造和鉴定造假,很多拍卖公司甚至“知假拍假”。“现在,不客气地讲有些拍卖行的拍品只能达到四六开,六成真的,四成假的。何况还有专门卖假货的拍卖公司。”长期从事当代书画交易的鲁先生愤慨地说。 “在当下的拍卖市场上,既真且品质好的艺术品颇为难寻。大量的赝品鱼目混珠,给拍卖公司的鉴定带来不少困难。”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刘经理坦言,绝大多数情况下,拍假原因是这些拍卖公司不具备艺术品鉴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但不排除有的拍卖公司因为征集不到真作,会用假作来“混”进其中;或者为了吸引眼球、制造轰动效应、牟取暴利而把明知是假的艺术品送上拍台。 此外,艺术“礼品市场”的火爆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拍假之风。“我们需要找东西去满足这些需求,当真的找不到时,仿品也无所谓。”一位艺术品拍卖业内人士对此有着自己的理解,“品相不好的真品还不如品相好的赝品,因为后者能够交易。”大量赝品渗入拍卖行,并成功“洗白”,严重扰乱了艺术市场。 2、症结:鉴定与诚信体系混乱 《谁在收藏中国》一书作者吴树称,在北京市场买“古董”,只要给3000块钱,鉴定证书随便开。他曾专门做了试验:花几百元买了件仿品,竟顺利通过拍卖行鉴定,经过几个朋友哄抬,一只所谓“元青花梅瓶”拍出了988万元“天价”。 艺术市场火爆带来的巨大暴利,使得部分拍卖行不顾诚信,与“卖家”甚至“专家”“画家家属”等串通,进行虚假鉴定,出示伪证,作品拍得天价的背后却是并不光彩的“利益链”,可谓艺术市场“繁荣”之下的悲哀。 市场上假货横行还带动了仿古造假的繁荣。江西省景德市景德镇樊家井村是著名的陶瓷仿古基地。仅有两三米宽的街巷两旁店铺里摆满了各种瓷器,琳琅满目。一些高级作坊的相关负责人一再声明,他们是仿古而不是造假:“标有乾隆年制的瓷瓶卖出去后,如果被人冒以真品上了拍卖会拍出去,我们一概不负责任。” 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赝品横行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有业内人士形象比喻,“在这个红红火火的市场里有95%的人和95%的钱都在围着95%的赝品打转”。 拍假和假拍之风屡禁不止的症结何在? 现行《拍卖法》第61条第2款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有这样‘不保真不担责’条例的出现,原因主要还在于文物艺术品的真伪难以认定,尤其是古玩,专家意见往往难以统一,真假缺少标准。但不可否认,一些行业内的害群之马在利用免责条例为自己的不法行为做掩护。”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总经理刘尚勇指出,正是这样的免责条例成为了虚假鉴定的“免死金牌”。 对于拍卖造假的现象,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树英表示,这牵扯到拍卖各个环节的参与者,有的艺术家为了刷新艺术品的拍卖价格,不惜进行假拍,“我们无法容忍这种行为,而且法律也是不允许的,这违背了拍卖行业公平、公开、诚信的原则。” 天问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季涛告诉记者,原来是拍卖行主动进行假拍,以提高成交率为目的。“现在的问题是拍卖行纵容卖家的要求,比如拍卖行估价一幅作品低于100万元,但卖家坚持100万元底价,为了场面好看,卖家自己来举牌。”他认为,造成鉴定市场混乱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鉴定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技术门槛较高;二是一些历史原因造成艺术品信息断档,带来鉴定困难;三是社会整体诚信度偏低,利益驱动造成“指鹿为马”事件时有发生。 尽管拍卖造假的情况不断出现,但仍有很多人趋之若鹜。在艺术批评家朱其看来,这与大量游资找不到良好的投资渠道,以及拍卖行掌握着整个艺术产业链条的定价权有关。 ·上一篇文章:拍卖行征集现状堪忧 品牌拍卖行挖地三尺找藏品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下一篇文章:三大拍卖行激战香港春拍
http://www.zhshw.com/news/paimainews/13816175527CI22B33KKAJJD8AA61C.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张枕河 |
陆斯嘉 |
佚名 |
佚名 |
聂晓阳 |
张漫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