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家艺术品拍卖行惨淡经营面临困境

上海多家艺术品拍卖行惨淡经营面临困境


来源:新民晚报  文章作者:林明杰  录入时间:07-07-13 08:26:37

  中华书画网7月13日消息:六七月间,是上海多家拍卖行艺术品春拍集中举行的阶段。盘整了1年多,上海拍卖行业会有怎样的表现,令人期待,同时,上海艺术品拍卖业何去何从又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
  
  京沪阵营不对称

  如今,艺术品拍卖在内地已形成北京和上海两大基本阵营,但是,这两大阵营不对称。从规模、声势、拍品档次、品种齐全度、成交额等各方面来考量,上海都相对逊色些。在艺术品市场红火时,日子都还好过;但到了淡季,气势弱的拍卖行日子就相当难过,没有好的拍品,吸引不了买家,惨淡经营,难以为继。上海的艺术品拍卖公司为什么总是做不大?拍卖业内人士都在探讨这个问题。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初创阶段,上海曾一度领先。但是上海的拍卖业缺乏大的胸怀和眼界,小富即安,失去了做大做强的最佳时机。
  
  整体素质需提高

  艺术品拍卖业经营者整体素质差是一大内伤。许多管理者只是凭过去买卖古董字画的有限经验在操作拍卖,既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又缺乏对艺术市场专业知识及把握规划。有些拍卖行投资人看到艺术品市场红火,便想分一杯羹而匆匆下海。艺术品拍卖行是一个需要相当高的专业知识和良好信誉及服务的中介机构,上海的一些拍卖行在用人上既缺乏吸引力,也缺乏约束力,使不少专业人士不甘心、不放心、不安心,于是各怀心思。有的干自己的私活,有的成为“游击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到处搞承包。
  
  伪造行情抬价格

  运作欠规范,弄虚作假,这种情况在国内艺术品拍卖业具有普遍性。拍卖赝品已经不是新闻,现在最流行的是伪造艺术品成交行情。这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拍卖行为了制造声势而找托哄抬,虚报成交额;二是一些画廊和画家通过拍卖行自我哄抬价格,制造其较高的成交记录。这最终使拍卖行自身的信誉受损、财路受阻。
  
  团结联合是出路

  一些上海拍卖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说,在今年春拍的筹划过程中,他们也都在思考如何应对“淡季”,如何找到出路,调整做法。最引人关注的是,崇源和工美两家拍卖行这次联手举办春拍。这一举动打破了上海艺术品拍卖各自为政,“小弄弄”“小实惠”的经营思路。整合各自优势和资源,有做大做强的气势。工美负责人廉亮说,许多收藏家听到两家联手筹办春拍的消息后,很乐意把好的藏品提供给我们拍卖。一场拍卖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好的拍品多不多,是否对收藏家具有足够的吸引力。目前,上海艺术品拍卖业规模太小,呈一盘散沙状。而团结、联合或许是一条出路。“越是冷清的时候,越是要好好做。”朵云轩负责人李年才说。从朵云轩、嘉泰、道明等拍卖行的春拍图录中可以看出,这些拍卖行在拍品的筛选上确实比以往更为严谨。“如果缺乏好的拍品,宁可收缩数量,而不滥竽充数。”李年才透露,这次他们征集到了一件“重量级”的拍品,但由于专家意见不一,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量力而行展优势

  艺术品拍卖除了“做大”,也可以探索“做小”。不要所有拍卖行都模仿苏富比。各拍卖行要量力而行。上海拍卖行负责人林一平说,拍卖行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优势,针对不同层面的买家,组织不同档次和价位的拍品,进行不同形式的艺术品拍卖。如博古斋、嘉泰等在古籍善本的拍卖上颇具优势,不妨继续扩大。在法国巴黎有栋拍卖大楼,几乎天天有拍卖,主要针对中小买家和古董商,生意很好。或许上海也应该有这么个地方,许多拍卖行集中在一起,日常都有拍卖,大家经常可以去“淘宝”。


·上一篇文章:我国收藏市场将首次标价出售雷诺阿风景画
·下一篇文章:艺术市场如火如荼 拍卖公司化身一线推销员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paimainews/077138263756AKD6B2G597F3JAD2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