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姿雅质 花月不足喻其色--红楼群芳图谱
来源:中华书画网 文章作者:佚名
芙蓉原是荷花的别称,生于水中的是为草芙蓉,生于陆地的是为木芙蓉。木芙蓉八九月开花,花冠白色或淡红色与荷花平分秋色。在《红楼梦》中所写的“芙蓉”均是指木芙蓉。《广群芳谱》中称此花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
寻找在《红楼梦》中描写芙蓉的,很自然的使人想到曹雪芹的《芙蓉女儿诔》,这是描写贾宝玉悼哭晴雯的诔文,在这篇璀灿绮丽的力作中,作者把芙蓉与芙蓉女儿合而为一,予以了至高至美的评价“......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可见在作者心目中芙蓉是不同凡俗的奇葩。
“芙蓉女儿”表面是指晴雯,实际上是指林黛玉,小说中写到宝玉斟酌“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时“黛玉听了,忡然变色”这暗示了晴雯实则是黛玉的影子。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写众人抽花各签子行酒令。黛玉抽到的是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个字,并系有一句诗“莫怨东风当自嗟”,可见曹雪芹是把黛玉比似为芙蓉的。唐人咏芙蓉诗曰:“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倒是花开时。平明露滴峦红脸,似有朝开暮落悲。”因此用芙蓉花喻为黛玉是再恰当不过的。
宝玉生辰的那晚,怡红院里“群芳开夜宴”行抽花名签子酒令,宝钗抽到的是一枝牡丹,题曰:“艳冠群芳”,系有一句“任是无情也动人”这是唐代罗隐所作的《牡丹花》中的一句,原诗云:
似其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侬华过此身。
牡丹素有“国色天香”之誉,盛开的时候雍容华贵,又称“花王”。据《杨太真外传》记载:开元中,唐明皇与杨贵妃于沉香亭前赏牡丹,曾命大诗人李白进《清平乐》三篇,李在这三首诗中就把牡丹和杨贵妃揉合在一起歌咏。
宝钗体态丰满,肌肤白暂,宝玉有次见了好雪白的一段酥臂,也不觉动了艳羡之心,想“摸一摸”。她家庭出身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作为名门闺秀,贾府上下均对她另眼相看,而她的个性是“沉稳型,外冷内热”.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很明显的把宝钗喻为牡丹花,在第二十七回目《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家飞燕泣残红》,作者把宝钗比作杨贵妃在书中不止一次,有一回,宝玉偶尔不慎对宝钗说;“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休丰怯热。”结果惹得宝钗大怒,回敬他说“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见第三十回)这都可以说明,宝钗外表具有杨贵妃的特征。联系到历史上许多诗人把杨贵妃与牡丹浑为一体的事实,那末,把宝钗比作为牡丹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宝钗体态丰满,肌肤白暂,宝玉有次见了好雪白的一段酥臂,也不觉动了艳羡之心,想“摸一摸”。她家庭出身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作为名门闺秀,贾府上下均对她另眼相看,而她的个性是“沉稳型,外冷内热”.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很明显的把宝钗喻为牡丹花,在第二十七回目《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家飞燕泣残红》,作者把宝钗比作杨贵妃在书中不止一次,有一回,宝玉偶尔不慎对宝钗说;“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休丰怯热。”结果惹得宝钗大怒,回敬他说“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见第三十回)这都可以说明,宝钗外表具有杨贵妃的特征。联系到历史上许多诗人把杨贵妃与牡丹浑为一体的事实,那末,把宝钗比作为牡丹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海棠花有“睡美人”之誉。这一典故出自宋代释惠洪《冷斋诗话》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杨贵妃,碰巧杨妃酒醉未醒,高力士使侍儿扶持而出,贵妃仍醉未醒,鬓乱残妆。唐明皇见状笑道“岂妃子醉,直海棠春睡耳!”这一厅趣妙喻致使众多文人墨客歌赋传颂,宋代苏东坡据此写了一首《海棠》诗:东风弱弱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再次艺术地把海棠比作睡美人。
而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多次把这一典故加以套用、渲染,如第十八回,宝玉《怡红快绿》一诗中有句“红妆夜未眠”也是把海棠比喻为睡美人,在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卧芍药烟》中有一番精彩的描述“湘云真的在花众中的一个石凳子上睡着了,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地围着她,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花瓣枕着......”表面写的是“芍药花”实即是指“海棠春睡”。因而在第六十三回,湘云抽到的又是一根海棠签,题着“春梦沉酣”,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即笑道“夜深”两个字,改为“石凉”两个字,实即说明了作者是把湘云指喻为海棠的。
贾府里的三小姐探春是个“才自精明志自高”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的女子,她敢说敢为、办事练达。她最出色的表演是在凤姐患病期间,治理大观园,兴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再是抄检大观园时,她无所畏惧,为维护自己的尊严打了王保善家的一记耳光,表现出决断果敢的气概。
《红楼梦曲》里写道:(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这说明了她后来是离家远别了,后四十回续书写她嫁给镇守海门等处总制周琼之子,但据曹雪芹的初衷,她可能是嫁给了一个王子,成为王妃。在书中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探春掣签,签上写道“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这些看似是玩笑话,但也可能是条伏线。她抽到的是枝杏花签,签上写道“瑶池仙品”,并引入唐代高蟾诗句“日边红杏倚云栽”,根据封建时代的传统和习惯“日”是皇帝的象征,“日边红杏”应是指皇帝身边的贵妇人。又根据舒四爷所见《乾隆五十五,六年间钞本》说《红楼梦》里“内有皇后,外有王妃”(参阅舒批《随园诗话》),或者早期抄本确有探春嫁为王妃的情节安排。无论那一种说法,总之探春最后是远走高飞了。
贾探春----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玫瑰花”之诨名。她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对处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赵姨娘轻蔑厌恶,冷酷无情。抄检大观园时,她为了在婢仆面前维护作主子的威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对探春动手动脚的,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
秦可卿是秦业从养生堂抱来的养女,小名可儿,官名兼美,后来嫁给贾蓉为妻.她妩媚有似宝钗,袅娜如黛玉.她虽在书中是稍瞬即逝,作者描写她也是用曲笔,以致人们对她的品行留下许多疑点.虽然是存活得最短的一个金钗,但是她仍有着和其他金钗不同的明显特色.
第五回中关于可卿的判词,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尽.判词云: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想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这说明她其实不是书中所写的病死而是自缢.据说是作者原稿作”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是经脂砚斋劝阻.才改写成今稿的.
秦可卿除了第五回引宝玉到她房中安歇以及后来写到她卧病榻上之外,她只在书中做过两件事:一是在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以警幻仙子之妹的身份许配给了宝玉.二是临死前在凤姐梦中托咐一件未了之”心愿”.即从事物的荣枯哲理,讲到为贾府保持”退路”的具体治家方略.其中还泄露了某些”天机”.这些所为都有是别人梦中进行的.所以显得她只是个虚幻式的人物.然而在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子告诉宝玉她妹妹(可卿)是仙界中的来客.这使人想到百花丛中的仙客来花.仙客来是樱草科,原产波斯,是多年生的球茎草本,又称兔耳花.
把秦可卿比喻为仙客来,是因为书中所述她的事迹疑幻也暗示了她是”非常人”,所以她不可能是凡人,只能是来自仙境之客.
秦可卿----贾蓉之妻。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上一篇文章:阆苑仙芭美玉无暇 金陵十二钗正册画谱
·下一篇文章:娇媚养眼 细腻柔情——工笔金陵十二钗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other/07371736464D1A4K6C62JJ1EDA2B55.htm
相关内容
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