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礼赞 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的风景画
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章作者:佚名
巨石群像(油画) 康斯太勃尔 汉普斯德的日落,远眺哈络的方角(油画) 康斯太勃尔 康斯太勃尔与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1851年)并称为最伟大、最具影响力的英国风景画家。康斯太勃尔的艺术,虽然花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臻至成熟,却极具独创性,为19世纪“后印象派”画家们开拓了各种可能性的实验之路。 从一开始,康斯太勃尔致力于风景画的创作方法,就包含了几种极为独特的要素。当然他的作画方式是以学院派惯用的标准为基础:正式在画布上作画前,先完成整体素描的准备习作,再进一步为各个细部作许多写生。写生主要在夏季的几个月,这段期间康斯太勃尔会到户外进行素描写生。到了冬季,他就以这些素描为基础,在画室完成油画作品,并准备于翌年的皇家艺术院展中展出。康斯太勃尔专心致志地完成这些准备工作,当后来要绘制“六英尺长”作品时,更多了一个准备阶段:他运用调色刀(pallet knife)描绘草图,然后才完成大型的油画。 撷取故乡自然之美 不过,康斯太勃尔所画的风景画仍与学院派有所区别。当时大部分的风景画,都是描绘大家所偏好的名胜美景。风景画家们只前往能提供优美风景题材的地区,不外乎是能眺望青山、瀑布或辽阔大地之处。1821年,他写给友人约翰·费雪(J0hn Fisher)的信中曾如此表明:“水车轮板滑落的水声、垂柳、崩塌的古堤、沾满污泥的木桩、红砖壁,我只喜欢这样的事物……我只擅长描绘我所熟悉的地方,绘画不过就是表达情感的另一种语言。我的青年时代全在史都河岸边愉快的度过,这里的一草一木,促成我成为画家……我提起画笔之前,就想将它们画下来。” 史都河并非是当时的画家及美术爱好者所喜爱的地方,康斯太勃尔却执意将自己绘画题材限定于此。值得注意的是,他所描绘的景致,从现代都市人的眼光来看,处处充满着回归田园梦想的魅力。不过,对当时的人们而言,却不见得有吸引力。因为他的画多半是对农民劳动的印象,或是集中于磨坊、水闸、人来人往的运河等情景,连对马匹的描绘,都是负荷着重物、步履蹒跚的模样,而不是贵族所豢养的纯种马匹,奔驰于田园风景中所扮演的浪漫优雅的角色。 记录大气与光影的变化 与前辈画家们不同,康斯太勃尔极想在自己的画作中,细腻地描绘出日光与大气层的状况。他曾在自己作品集《英国风景》一书的序文中表明,他经常以此为标志,“记下阳光的光与影给风景带来任何影响的迹象,不仅要画下那模糊不清的景象……还要记录那一天、那一刻的阳光与光影……从飞逝的时光中撷取刹那间的一刻,再将刹那间的一刻化为永恒的实体”。令人惊讶的是,他这种创造“刹那间”的意图,竟与50年后印象派的画家们所声言的绘画目标不谋而合。康斯太勃尔和这些画家一样,并非以特定的地点,而是以一天中某一特定的时刻来区别自己众多的画作。譬如,《干草车》最初是以《风景:正午》(Landscape:Noon)为题在皇家艺术院展中展出。 但康斯太勃尔与这些“后印象派”画家们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他画中经常出现的天气状况,只是传达各种心情的表现。这种情形,在他晚年的油画中特别明显。由于康斯太勃尔的厌世想法越来越强烈,因而创作出一批苍凉灰暗的风景画。“连微弱的阳光也看不见,从我身边全然被剥夺”,他对友人这么说,“所以我描绘不止的暴风雨,又有何不可思议的呢!” ·上一篇文章:文艺复兴的色彩大师:提香油画欣赏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下一篇文章:《马拉之死》
http://www.zhshw.com/news/minhua/10711195321JGACH2FF8JG45H1GIBC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