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常玉 生前潦倒死后成名
来源:新浪 文章作者:陈洋
对国内人来说,画家徐悲鸿尽人皆知,常玉的名字却知之甚少。然而在拍卖市场,常玉和徐悲鸿的画作可谓各领风骚,一度交替刷新中国油画拍卖纪录。去年四月,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会上,常玉的油画作品《花中君子》以2812万港元成交,一举打破华人画家油画拍卖纪录。 画家常玉一生大起大落,在艺术上坚持我行我素。1966年在巴黎因煤气泄漏去世时仍默默无闻、不被赏识。而今,西方公认他为世界级的绘画大家。 常玉1901年生于四川南充,少时家境殷实。1919年常玉以留法勤工俭学的方式前往巴黎,与徐悲鸿、林凤眠熟稔,常玉的艺术观点却与他们不同,他不进美术学院进修,常在咖啡馆里一边看《红楼梦》或拉着小提琴一边画画。 上世纪三十年代,常玉南充家中兄长去世。始料不及的变故,使常玉从
花花公子瞬间变得一贫如洗。他曾经做过陶器,也干过以商补艺的生计,还曾在巴黎和柏林从事过宣传体育事业的活动,但都没有多大的收效。1938年欧战即起,常玉的经济状况如雪上加霜,他还继续定期地举办展览。三十年代他曾参加过法国秋季沙龙、法国独立沙龙,特别是在欧洲地位很高的法国杜勒里沙龙(Salon des Tuileries)。 四十年代末,常玉曾在纽约呆了一年半时间,但他的作品未能卖出去,他又回到巴黎,继续从事艺术创作。常玉的作品后又被选入法国独立沙龙,但反映平平。常玉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也越来越孤独。1966年8月12日凌晨,人们发现常玉因煤气泄漏死在他蒙帕纳斯(Montparnasse)工作室里。 常玉的早期绘画作品多重于裸体创作,他笔下的纤细裸女不多,大都是丰满肥硕的女子。即便是亭亭玉立、玉体冰肌的女人体也都是脂润肌满,风韵张扬。 常玉的静物作品是他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画中的花朵大都孤单无力,残花败韵、强撑姿色,像失去母亲的孩子般孤单寥寂,无依无靠,直叫人有“残月伴秋寒,冷冷清清”的凄凉感。 常玉至今虽然不为国内人所熟知,但他在台湾,在法国以及欧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赏识。常玉是中国的莫迪利阿尼式的人物,生前潦倒而死后荣光。1966年常玉在巴黎去世的时候,他的作品成捆地出现在巴黎的拍卖市场,售价仅数百法郎,八十年代以后单张的售价已涨至数万法郎。巴黎著名的画廊西尔德画廊和东方画廊,在常玉去世后举办了两次他的作品个展,影响逐步扩大。巴黎吉美博物馆前年举办的常玉作品回顾展,把常玉的宣传力度推到了高潮,使常玉在欧洲的影响更加宽阔、深远。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常玉本想去台湾办个展,几十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提前运抵台湾,因为签证时护照问题未能成行,但其许多代表性作品都被留在了台湾,成为当代人了解这位绘画大师的心路历程的重要凭证。 八十年代,台湾的不少画商因为常玉的遗作而暴富,一些人士还专门到巴黎,找到常玉当年所住楼房下的中国餐馆的打工者,这些人都已年过花甲。画商听过他们的叙述,终于在巴黎的一个贫民墓地里找到草草埋葬的常玉坟墓。 就在画商去的那一年,也正是常玉的尸骨马上就要被墓地所有者清除掉的时候。巴黎的墓地有年限限制,常玉死后朋友凑钱给他所买墓地的年限恰恰就到这一年。台湾画商此时到了巴黎,出资为常玉的墓地又买下了二十年的使用权,一生孤苦潦倒的常玉也因此能暂时地瞑目一段时间了。(陈洋)
·上一篇文章:惺惺相惜 潘玉良与张大千交往二三事
·下一篇文章:傅抱石:非酒不画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mingren/073511456I3H7BI9771EC3574F56D.htm
相关内容
杜娟 |
路艳霞 |
佚名 |
孙雯 |
赵琰哲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