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笔下的渔翁

郑板桥笔下的渔翁


来源:中华书画网  文章作者:佚名

  郑板桥小时生活的苏北兴化水乡,水网纵横,湖塘密布,历来有不少水上人家,专靠打鱼为生。但很多渔民无地无房,风雨飘萍,是比农民还穷苦的社会群体。由于 板桥很熟悉渔民生活,他的笔下既描写了渔民自在潇洒的一面,同时也写出渔民生活的艰辛困苦,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之心。他的十首《道情》写了渔樵僧道书生乞丐社 会底层人物,第一首就写渔翁。词云: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这是一组流传极广脍炙人口之作,板桥“屡抹屡更”惨淡经营达14年才定稿,这对一个满腹经纶的大才子来说实是非同寻常,可谓呕心沥血,寄托遥深,反映了他对官场黑暗、人世艰辛、历史兴衰的深切感悟。他在《苍县署中寄舍弟墨》中写道:“ 可怜我东门人(郑居兴化东门),取鱼捞虾,撑船结网,破屋中吃秕糠,啜麦粥,搴取荇头蕴叶将角煮之,旁贴荞麦锅饼,便为美食,幼儿女争吃。每一念及,真含泪欲落也。”所以板桥每每写到渔民的艰辛,诗写得美且含蓄,需细加体味。如《由兴化迂 曲至高邮七绝句》其二云:

  烟蓑雨笠水云居,鞋样船儿帽样庐。
  卖取青钱沽酒得,乱摊荷叶摆鲜鱼。

  这可不是浪漫情侣野营寻趣,也不是时髦游客带着牛肉香肠可口可乐去拥抱大自然,而是为生计不得不年年月月阴晴风雨都得在“鞋样船儿帽样庐”里过日子的人家。 再如《渔家》 :   

  卖得鲜鱼二百钱,米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即使打到鱼,又能卖出去拿到钱,而且买回粮食,但无柴烧,拔来的湿苇光冒烟不发火,熏得两眼流泪,饭仍不得到口,大人孩子都只好忍着饿。幸亏碰到好天气,不知太阳下山之前,湿苇能晒得干么?郑板桥写渔民,也反映他厌倦官场生涯甘于清贫 淡泊的隐逸思想。他虽然当了12年的县令,但这个时刻不忘民间疾苦的清官仍是两袖清风,囊空如洗。他在辞官归里时,有一首题画竹诗《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两风江上作钓竿。   

  官不做了,到西风江上作个烟波钓徒,当然是辞官归隐的通常比喻,然而寄托的却是与黑暗的封建官场彻底决裂的高风亮节,也表现了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罢官归来萧瑟凄凉的心境。


·上一篇文章:王羲之写春联
·下一篇文章:二十年前旧板桥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mingren/072121149105A8H814850I2AFC395GF.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