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拓片鉴定技巧
来源:中国书画网 文章作者:佚名
汉画鉴定,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那就是熟悉中国历史、艺术史以及有关专史等,尽管它对鉴定不起直接作用,却是必不可少的知识,谁掌握了它,谁就得到主动权。第一,汉画像石作为汉代民间用装饰雕刻壁画,虽然没有绝对严格的图式,但是却有民间约定俗成的图谱。由于工匠的规范传承,使汉画像石具有一些基本的图案样式,这些基本图案样式大致分为三类:现实生活、历史故事、神仙世界。如汉代宴饮、车马出行、孔子见老子、二桃杀三士、伏羲女娲、东王公与西王母等等。对于这些基本图样的把握是鉴定汉画画面真伪的重要依据,其中所反映的建筑结构、人物形象、典章制度基本都是符合汉代的规章制度、生活习惯以及审美标准的,因此图案样式也具有一定的标准可循。比如车马出行图中马车的规制、汉代家具的结构特点、伏羲女娲的形象,这些基本图案元素是判断汉画画面真伪的第一步。如果车马出行中大臣乘坐六马驾车,汉代家具中竟然出现了床和靠背椅,这就基本表明画面是现代人臆造的。
此外,对于汉画艺术风格的研究判断也是非常重要的。汉画具有独特的时代气息和精神风貌,这是由汉代强盛的历史内涵赋予的,这种深沉雄大的艺术气魄恰恰又是作伪者由于心术不正和功力欠缺所不可能达到的。尤其是在线条表现方面,从石头的雕刻方面而言,由于工匠对于图案熟悉和技法的熟练,汉代原石线条生动流畅,金石韵味十足,线条走势如锥画沙、如屋漏痕,并且有明显的冲刀痕迹,甚至很多汉画原石出土时如新雕刻一般,正如古玩收藏界常言“老器如新”,但是其线条流畅程度是作伪者望尘莫及的。伪石线条却死板呆滞,节点过多,线条短促且间距过于对称,时断时续,气韵极不贯通。人物动物形象也没有历史厚重感,如剪纸的形象一般。另外,作伪者为了造成明显的时代感假象,用强酸对新雕刻的画像石进行腐蚀做旧处理,因此冲刀痕迹便荡然无存,这是判断画像石真伪的一个关键因素。产生包浆的汉画像石原石,其包浆感均匀自然,如生长在石头上一般,而做旧的画像石包浆生硬,如铁锈般让人感觉很容易剥蚀,经不起细致推敲。
拓片的制作工艺直接影响了对于画像石艺术造诣的表现、拓片本身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以及装饰品相。在选择拓片时首先要选择名拓,也就是具有品牌效益的文化公司和有名的拓片工艺师制作的拓片,如各汉画像艺术馆、北京荣宝斋、徐州无为阁藏石原拓等等,这些拓片往往材质优良、工艺细致,精美无比。拓印是一种要求极高、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是艺术再现的艺术,也是一门艺术创造的学问,不同的拓工如果艺术修养不同,所用方法不同,操作过程不同,所做出的拓片是完全不同的,对文物的损伤也是不同的。从材质而言,精品拓片用纸讲究,尤其是浮雕一定要选择纤维多、拉力大的皮宣。浅浮雕或阴线刻的画面以及榜题铭文多选用着墨好、拉力及纤维要求不高的宣纸,以增加图案表现效果。在用墨上也很讲究,像徐州无为阁藏石原拓在制作中无一不选用上等一得阁墨汁,拓片墨香四溢。
目前拓片市场上很多拓片的艺术层次不高。如果从服务于研究和发表资料的角度看,拓片的艺术层次仍然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甚至对某些不同雕刻技法的画面理解不够,有的进行了错误处理,例如阴线刻的画面只拓印带有线条的部分,而不是全部将画面打黑,以至于造成视觉上的错误,从而完全改变了画面的表现力及艺术效果。有些发表的图集中,应该表现的重要边框纹没有表现出来,更不要说讲究整个画面内容的虚实层次了。有的拓片破损、画面粗糙。有的过于重浓墨而细微处表现不出来,有其形而乏其神韵,审美效果差。优秀的拓片工艺师具有非凡的审美能力,对画面理解透彻,因而制作出来的拓片表现力强,极具观赏性。很多拓工为了快速制作拓片达到量大多销赚
·上一篇文章:牟建平:古书画收藏当心印刷品
·下一篇文章:俊逸姿态 傲骨天成——浅析郑燮的竹画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jianding/1112491318576A2J87EFBD2I0BED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