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画鉴定常识(四)

历代书画鉴定常识(四)


来源:中华书画网  文章作者:佚名

3.题跋

题跋可以分三类:作者的题跋,后人的题跋,同时代人的题跋。为了说明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收藏关系,又或考证它的真,赞扬它的美,于是有许多作品仗着题跋而增加了后人对它的信任。题跋的正面作用,本是人所共喻的。但书画既有伪作,题跋方面也同样有多种的作伪情况。真画而配以别人的伪跋或伪画而配以别人的真跋,都是常事,竟连画家自己的题跋而作品却假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以近代人为例:吴昌硕作画喜欢一批一批地画,上午画完放在地下,午睡后再题诗添款。别人有时把画好的画拿走了,用假的顶替,老先生乍起床,未加思索就一律题上了款。有的画家晚年误把别人摹仿他的画当成亲笔,加上题跋。年代久了,底蕴不为人知,鉴别起来就麻烦了。

看到画上有作者同时人的题跋,应当弄清楚他和作者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情况从书画本身并不见得能知道,而须从一些题跋中去探索。例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大家公认是真迹,此卷无款识,鉴定依据除书画本身的时代风格外,张著的跋也很重要。张著金时人,泰和五年(1205年)受监御府书画,离张择端的年代不远,他的话可以令人相信。后人的题跋对书画鉴定能起多大作用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

题跋对书画的鉴定是否可信还要看题跋者的水平。清代乾隆皇帝收藏书画极多,题跋也很多,但鉴别能力却差,往往弄假成真。文征明的题跋就较为可信,因他工书善画,鉴别能力高,说出话来就有分量。鉴定的人除了眼力有高低之差,还须看他对作品的负责态度如何。董其昌经眼过许多书画名迹,但在品评真伪上极不严肃,因此不能对他的题跋完全相信。有的画本来是真的,因被后人加上假题,反成了伪作。总的说来,前代的鉴赏家去古较近,见到的东西多,有比我们占便宜的地方。他们的题跋虽不可尽信,但还是值得我们研究思考的。

4、收藏印

收藏印对书画鉴定也是有帮助的。一则是有些显赫名迹经过历代鉴赏家收藏都盖上了他们的钤记,将收藏者的时代排一排,便可弄清它的传世经过,前人所谓“流行有绪”就是指此。其次是有些鉴赏家眼力特别高,凡经过他们盖过鉴藏印的书画,绝大多数是精品。其次收藏印至少可以为作品的下限年代提供可靠的根据。一幅画如有赵佶(宋徽宗)的收藏印,就可以确定最晚也是北宋。

不过收藏印和书画家的印章一样,也不一定可靠。后人既能拿书画家的遗印作伪,自然更能拿收藏家的遗印作假。一般作伪的情况是收藏印根本不真,都是为人仿刻的,而且越是著名收藏家的印,越是有人要仿刻。何况古代一个收藏家、鉴赏家,他的眼力和学识总是有局限性的,同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果然是他所藏过,所钤真印,也不见得全无伪迹,今天仍要靠我们全面细致地加以分析,不能只凭藏印来定真伪。


·上一篇文章:历代书画鉴定常识(五)
·下一篇文章:历代书画鉴定常识(三)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jianding/07321113225EAC9GG2B8GBHH0J09CGA.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