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手段多
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章作者:杜艺等
新华社记者 梁霓霓 杜 艺 法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共有38处,列为国家文化遗产的共有约4.4万处,这些散布在法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历史建筑是法国人的骄傲,每年吸引全球游客逾8000万人次,居世界首位。而在遗产保护方面,法国也走在世界各国前列。 法国向来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首先是从法律层面不断充实历史文化遗产的界定与保护。 1887年,法国通过法律保护具有国家历史及艺术价值的纪念性建筑和艺术品,出台了有关遗产保存的若干章程,规定国家必须参与历史古迹保护工作。由此,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保护文化遗产的国家。 1913年,法国立法设立了专门负责对历史古迹分类的机构,并且将所有古迹登记造册。被确认为历史古迹的私人财产第一次跻身受法律保护的范围,与公立机构享受同等待遇。1930年,自然遗产首次以法律形式受到保护。 1943年,距历史古迹四周500米范围内的区域被法律划定为受保护区域,任何人不得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随意改动原建筑风格。这一举措有效地遏制了乱拆乱建行为,避免古建筑陷入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尴尬。1988年政府以免除继承税的方式鼓励私人所有遗迹向公众开放。自2003年以后,政府对遗产的保护工作逐渐下放到地方,并进一步扩大公共开放程度。 其次,政府注重加强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投入。法国文化部长奥雷莉·菲莉佩蒂说,文化遗产行业能为法国创造大批就业机会和大笔收入。她认为这对于国家经济复苏会起到支撑作用。2013年,法国政府在编制预算时,计划为文化、科研及传媒产业共投入35.5亿欧元,其中文化遗产保护7.76亿欧元,属于文化遗产保护之列的历史性建筑保护3.22亿欧元。 此外,法国政府出台政策,鼓励有实力的基金会、企业和个人出资支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个人可以获得相当于捐赠数额66%的税收优惠,企业从营业税中扣除相当于捐款60%的税款。此外,政府简化了遗产保护性基金会成立和运作的手续,并给予税收优惠支持。 对于发展旅游业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压力,许多文化遗产单位依靠常态化运行机制,进行自我保护。 凡尔赛宫作为法国王室最华丽和著名的宫殿,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是法国第三大旅游景点,2011年吸引609万人次参观。凡尔赛国家博物馆馆长卡特里娜·贝卡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法国对文化遗产的管理更多依靠的是一种常态化的运行机制。 凡尔赛宫在安全保障方面的措施一丝不苟。进入城堡大门之前参观者必须进行安检。游客被要求寄存包括拐杖、雨伞、刀械等尖锐物品以及童车、箱包等笨重物品。相机三脚架、复制品、石膏模型也不能带入展厅内。凡尔赛宫全天候使用录像监控系统。每个展厅有专人巡视,对不当参观行为进行阻止。游客在展厅内禁止使用闪光灯。展示区域和观众停留区域被严格分开,观众不得触摸花瓶、雕像等文物。 凡尔赛宫还拥有一支专属消防队,24小时待命,以防出现火灾等紧急情况。 法国不仅不遗余力地保护文化遗产,更重视文化遗产推介工作,教育每个人发自内心地维护这笔无价的历史文化财富。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近和享受文化遗产,增强民众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1984年法国率先推出了“文化遗产日”活动。 在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法国所有的博物馆、艺术馆、总统府、市政厅和城堡等都免费向游客开放。这项活动得到了欧洲其他国家的积极响应,1991年欧洲理事会决定将这一天定为“欧洲文化遗产日”,从此该活动在欧洲40多个国家展开。而遗产日活动的目的就是让更多人了解、热爱进而自觉保护历史和文化遗产。
·上一篇文章:摩洛哥小镇艾西拉的艺术壁画 图
·下一篇文章:专家:西方人看懂中国书法还需100年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artworld/1362010423776H2J7EDAAHJK818EHC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