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爱捡美国垃圾? 警惕文化浮躁
来源:中国艺术传播网 文章作者:佚名
如今,不管是电影还是图书等文化产品,一旦打上“引进”的烙印,往往在我国就能变身为紧俏货。 近日,有媒体统计称,“一些在美国本土并不吃香,甚至堪称“烂片”的电影却能在中国票房大卖。”比如《变形金刚2》、《生化危机4》等好莱坞影片,在国内票房和美国票房占有率上相差悬殊。其实,不仅仅电影如此,图书业也同样如此,很多在国外籍籍无名的书籍,一旦打上“引进”的烙印,往往就能在我国跻身多个畅销书榜单。 为何相同的作品,在两个不同的国家却遭遇了截然相反的待遇,究竟是我们在捡别人的“垃圾”,还是另有原因? 对此,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张国庆说:“原因有很多,文化背景、所处时代、精神需求等方面的不同都会造成这种现象。然而,就中国本身来说,我们处在一个文化浮躁的时代。美国人在''南北战争''之后,也曾经历过将近40年的文化浮躁,最终老罗斯福时代才得以改观。但是在今天,我们已经没有30年可以等了,我们必须警惕文化浮躁带来的种种问题。” 存在四大背景差异 “烂片”变大片,“烂书”变成畅销书,张国庆认为确实存在客观的原因,他说:“文化背景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精神需求不同,往往会造成对同一个作品截然不同的看法。” 张国庆说:“首先,文化背景影响着审美情趣,美国人觉得是美女的,中国人可能不觉得美,反之亦然。文艺作品也一样,这里有一个审美的差别。其次,我们和美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不一样,虽然我们这些年发展很快,但是在很多领域里仍旧落后于美国,有时候人家司空见惯的东西,在我们看来,仍旧很新奇,特别是技术上。这就如博士和本科,同样一个观点,在博士看来很平常,但对一个本科生,可能启发颇多。其三,是需求不同,美国是一个成熟的现代化社会,他们社会中的各种关系、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等大都已经有了一个完善的体系,很少改变和涉猎新的东西。中国则不同,我们正处在一个走出去的阶段,我们对世界无限好奇,对国外的很多东西都有兴趣。相反,可能大多数美国人不会关心国际新闻,也可能有的美国人连中国什么样都不知道。最后,也不否认会有一些崇洋媚外的人,觉得国外的什么都是好的。其实这些人恰恰是不了解国外,无法分辨好坏,索性全都觉得很好。”
·上一篇文章:中国艺术品市场规模居世界第二
·下一篇文章:从“垃圾”到东瀛国粹:“浮世绘”是春宫图吗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artworld/1142132135GA8H4H352IHF870E6C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