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与梁思成的传奇人生
来源:中国艺术传播网 文章作者:史景迁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传奇人生 倘若我们从远处俯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便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惊人虚掷的世纪:虚掷了机会,虚掷了资源,也虚掷了生命。外敌侵占的苦痛,更加上国内政治的恶化,怎么可能产生有序的国家建设?个人的创造力、知识的探索,又怎么可能广泛流行? 梁林两家的历史渊源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故事,从一开始似乎就印证了上述的悲观省思。千重万叠的社会浪费,打乱并吞噬了他们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地,这个世界就是不留给他们任何呼吸的空间。然而,在《林徽因与梁思成》一书作者费慰梅的笔下,那些动人而亲切的生活片断里,我们更加感受到,他俩情笃而紧张的婚姻生活中迸发出的生命之光。 我们仿佛听见,他们高朋满座的客厅里,杯底喝尽,连珠的笑声中浮沉着杯盘碰撞响。我们仿佛看见,他们细心研究恢复古建筑典籍的本来面目,他们灵巧的手指驾驭那支笔穿梭于技术细节之间,中英文一样典雅。我们还看到,已经消失的中国古建筑终于在民族意识中重新获得其应有的地位。我们也感受到,他们在漫长病疾苦痛中,从未放弃的幽默和刚毅。 梁思成与林徽因两人都降生在二十世纪初期传统与现代冲突、地位摇摆不定的中国。林徽因的父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政治梦想家和好奇探索者。因原配无出,他讨了两房姨太太。林徽因就是大姨太太的独生女,受过非正规但良好的教育。1920年,她父亲任中国国际联盟同志会驻英代表,他带着十六岁的徽因就任,给他做伴、当女主人。但是,当诗人徐志摩热烈地爱上她后,父亲就把她带回中国,让她再度与梁思成同处。梁思成是梁启超的儿子,徽因早已许配给他。 梁思成1901年出生在东京,当时他父亲正受没落清朝的追捕,被迫流亡日本。1912年清朝垮台后,梁启超一家回到中国。在民国初期的动荡年代,梁启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知识才华和政治热情。思成进入清华学堂,同时在国学方面又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诲,梁启超还要求他把威尔斯的《世界史纲》翻译成中文。1923年发生了一件意外,他骑那辆崭新的戴维逊摩托车时不幸出了车祸,由于治疗不当,思成的腿从此有点跛,必须穿上钢架走动。徐志摩这时已经回国,且成为一位颇有影响力的诗人,而徽因也正式和思成订了婚,但仍和徐志摩保持着过去的友谊。他们一起安排了克莱斯勒北京举办小提琴演奏会,为印度诗哲泰戈尔在中国的巡回演讲担任翻译。
·上一篇文章:“点”石成画的农民画家
·下一篇文章:他的一幅画为何能卖到几千万?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art/1131216015ADBAK68C15HFG769D0HF.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