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老人感动了我 我要把这个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

这些老人感动了我 我要把这个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


来源:都市快报  文章作者:甘凌峰

温州有个沿袭了几百年的传统:免费烧伏茶
有位老画家把它画了下来
这些老人感动了我 我要把这个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

 
  望江亭伏茶点 红日亭伏茶点

  本报驻温州记者(见习) 甘凌峰 文/摄

  

  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到了,不过在温州,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却被一直保留了下来,而且服务更加周到。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这种茶在温州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伏茶”。

  温州老画家郑家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走完了温州市区和近郊的伏茶点,前些天,他把自己的写生记录,拿到温州市区的松台广场展出,不厌其烦地向路人讲述烧“伏茶”的老人们的故事。

  

  小时候就被感动

  “长大了我要把他们画下来”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今年67岁的郑家清是温州市区人,小时候他就对伏茶有着很深的印象。原因是他每次到家附近的凉亭里讨来甜甜的伏茶后,都会被父母训斥。父母说,伏茶是专门供来城里的乡下人和来往的外地人喝的。他们走了这么远的路一定又累又渴了,兜里的钱又不多,能喝到免费供应的伏茶肯定很开心。

  因此,小时候的郑家清只能远远地看着路人开心地喝着伏茶。等长大了点,他才知道免费的含义:这些供应伏茶的老人们煮伏茶是自己掏钱的,还要每天起早贪黑地煮茶,真的好伟大。“我长大以后一定要把这些老人供应伏茶的场景画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

  后来,郑家清真的成了画家。两个多月前,他开始实践自己小时候的这个愿望。郑家清骑着他那辆30多年的老凤凰牌自行车,一口气走完了温州市区和近郊的39个伏茶点。

  郑家清画的是钢笔水彩画,线条细腻,人物神态逼真。倒茶的大娘、三轮车夫、皮鞋匠,还有挑着菜的大伯、撑着伞的公司白领,喝茶说话的神态活灵活现。整个画卷长20多米,花了他两个月的时间。

  “这些老人感动了我,现在我把这个感动记录下来了,还得去传递给更多的人。”郑家清的眉毛很有艺术感地向两侧微微翘起,说话的时候一字一顿。

  

  台风“韦帕”来的时候

  73岁老人都没间断

  温州市区广化亭伏茶点的73岁老人王三豹,是郑家清第一个要讲的。

  王三豹退休前在温州市燃料公司工作,到广化亭烧伏茶已有十多年了。老人供应伏茶是全年的,他每天凌晨2点就从翠微新村的家里赶过来,早早把茶烧好凉着。

  一年365天,从正月初一开始到除夕夜,刮风下雨,伏茶点上的伏茶或开水供应从未间断过。每年冬季,老人还买来馒头等食品,接济路边的穷人。以磨刀为生的安徽林老伯在这个伏茶点喝伏茶已经8年了。他每天过来带一瓶,走街串巷全靠它解渴。

  上次台风“韦帕”过来,王三豹老人半夜一个人冒着大风大雨赶到亭子里,因为怕放在亭子里的几袋草药被雨水淋坏了。今年夏天热,凉亭里有3个煤球炉不停地烧水,温度很高,老伯热得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湿透了。他买来一台风扇,谁都没想到,老人并不是给自己扇凉,而是对着烧好的伏茶不停地扇。

  

  一天烧伏茶11吨

  25位老人创下历史纪录

  温州市区环城东路的红日亭伏茶点规模可能是最大的了。这个已有40多年历史的伏茶点,如今有着一支由25位离退休老人组成的烧茶队伍,分成两班人马轮流坚持为行人免费供应伏茶。

  这些老人原先都住在附近小区,后来拆迁了,大家分散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来一次红日亭要换乘好几辆公交车,可是伏茶供应却一天都没有中断过。今年夏季三伏天最热的几天里,老人们烧的伏茶总量曾一度达到一天11吨,创下了历史纪录。

  说完烧伏茶的老人,郑家清总不忘提另一群人。老人们烧茶的钱除了自己出,还有一部分是附近的街坊邻居捐的。3块钱、5块钱,多的几百块钱,大家不图什么回报,只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在瑞安市梅头镇的一个伏茶点,有个企业老板叫胡阿松的,每年都要捐个十多万。


·上一篇文章:师法传统、不断创新 投资书画"沉默是金"
·下一篇文章:用嘴写出苍劲毛笔字 无手书法家和志刚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art/07102321820G4456K399999KC77GHA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