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秋季拍卖透视艺术品市场的经济规律

通过秋季拍卖透视艺术品市场的经济规律


来源:浙江在线  文章作者:佚名

 

  拍卖场中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在经济学中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今秋大拍不仅成为买家的一场聚会,而且是拍卖行间的一次较量。记者通过统计发现,从11月2日到12月17日期间,全国共有67家大小拍卖公司跻身于这场拍卖盛会,甚至在12月初的几天内出现了几大拍卖公司汇聚京城同时举槌,造成藏家像赶场一样从一个拍场奔向另一个拍场的拍卖“拥堵”现象。有限的拍品资源在众多拍卖公司的争夺下,精品、真品往往流入有实力的拍卖公司,因为这些公司良好的从业经验、强势的媒体宣传、雄厚的专家团队都是一种口碑,能够吸引高端买家并获得与之相应的高成交价。在这种良性循环下,这些大拍卖公司便聚集了买家、卖家的双方人气,从而确立了自身的地位。记者在中国嘉德、匡时国际、北京诚轩等拍卖现场都遇到了座无虚席、人满为患的现象,而北京保利不仅日场爆满,夜场更是只能凭竞投牌才能进入,即便这样,许多晚到的拿着竞投牌的买家在现场也因为找不到一个空位而只能站着举牌。

    与这些公司爆满的现场相比,一些小拍卖公司因为征集不到一流作品,为了维持运营,有些甚至以次充好,赝品泛滥,久而久之造成恶性循环,聚拢不到买方和卖方的人气,在拍卖边缘艰难生存。记者在不少知名拍卖公司现场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小拍卖公司借实力拍卖公司人气的“寄生”现象。当时一家知名拍卖公司正在北京某饭店举办书画专场,买家络绎不绝,而在其楼下一层,另一家不知名的拍卖公司也在举办自己的秋季拍卖,无论从拍品质量、数量、人气都不能与楼上的拍卖公司同日而语,但借助于大拍卖公司的人气,一些从其拍场出来休息的人或者饭店的房客也会顺便来小公司的拍场看看。

    但是,在这种马太效应下,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优胜劣汰的结果便是在拍卖场中得以生存的最后只有那么几家拍卖公司。

 

    拍卖场中的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北京作为艺术品最发达的城市,据不完全统计:大大小小的拍卖公司上百家,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如何延续业务、保持盈利?目前情况趋向于国内大公司跟随国际一流拍卖公司路线,小型拍卖公司被迫受国内一线拍卖公司“指引”。北京保利此次一场“重头戏”——乾隆宫廷艺术夜场,取得了4300.8万元的成绩,中贸圣佳的夏季拍卖也另辟蹊径,推出的“嘉庆宫廷艺术专场”,24件拍品总成交额高达4613.84万元。最早开展明清宫廷艺术专场的香港苏富比也将这股“宫廷风”带到了国内,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种市场行为也着实打造了几家在此门类中信誉较好的拍卖行,成为国内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这是好的一面,但同时小公司过多的市场参与和盲目跟风又容易使市场产生“泡沫”。

    在当下的国内艺术品市场中,投资人的“羊群效应”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股市呈大跌趋势的时候,一些投资人转而将资金投入艺术品市场,作为纯粹的投资行为,投资者容易被当下的市场混淆视听,导致跟风也在所难免。记者在某秋拍佛像专场上,一位竞拍者就说,以往参与的都是瓷器的拍卖,今年佛像市场非常好,也就考虑到投资方向的转变。尚仕雅集的一西平措认为,一些新人初入此行,以投资理念收藏佛像,可能会有所收益,但最终赢的还是藏家。言语中强调了艺术收藏应长线持有,不应短期盲目跟风获利。

|<< << < 1 2 3 4 5 > >> >>|


·上一篇文章:川内秋拍盘点名家精品走牛 假拍炒作添乱
·下一篇文章:罗中立油画成"金钻" 二十年价格翻万倍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touzi/071228924173KC6D70H8C0E5FIFD5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