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鹰:艺术投资与艺术之觞
来源:中国艺术传播网 文章作者:肖鹰
二、 艺术投资与资本游戏
当艺术家与收藏者的生存关联被普遍的作品商品关系替代的时候,艺术收藏就被以艺术市场为目标的艺术投资所取代了。艺术投资明确瞄准的是艺术收藏“只增不降”的投资回报,它不仅使艺术生产变成了没有具体消费对象的抽象的商品生产,而且也以资本运转的抽象性将艺术品存在抽象化为如股份一样的抽象的增值金融符号。这就是说,艺术投资的动机是非艺术的抽象的资本运转的金融活动,决定这个活动的冷热涨落的,并不是社会对艺术的判断和兴趣,而是资本市场的金融走向。艺术投资的实质,是借艺术收藏的壳,进行艺术炒股。
在20世纪以前,艺术市场是为艺术收藏服务的,而博物馆是最大的收藏家。因此,1800以前的艺术品,几乎为世界大博物馆收藏,绝少有进入当代艺术市场的。艺术投资的主要作品是1800年后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投资是一个长线投资,它并非没有风险,但它的风险是时间风险――艺术品的增值是需要通过慢长的时间来培养和积蓄的。凡高生前只以400法朗(约1000美金,2011调节价)售出了一幅作品《葡萄园》(1888);1987年,在他死后近100年,他的《花瓶,15朵向阳葵》以2475万英镑 (8000万美金,2011调节价)刷新了世纪绘画销售纪录。凡高绘画售价达到世界顶级,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培养。这个增值速度是与艺术史对凡高的认识、接受相联系的,同是也与国际经济发展进程相联系的。
值得注意的,虽然凡高是第一位刷新绘画销售纪录的现代画家,但是,他的绘画在今天并不是最高纪录保持者。在目前的国际前10名最高售价绘画中:凡高的《加歇医生》(1890)的8250万美金和《没有胡须的自画像》(1886)的7150万美金,分别排名第5和第9;毕加索则后居上,有三幅绘画售价高居第2、第3、和第4,其中两幅售价过亿美金;排名第的则是波洛克的油画《第5号,1948》在2006年创造的1.40亿美金。这个市场波动表明,艺术品的增值,不仅具有长期延迟性,而且具有复杂的历史迁变性。如果以凡高、毕加索和波洛克三人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理念来说,差别大到可以说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虽然同样作为现代画家,凡高是将艺术作为一种生命形式来展开的,他将绘画作为自己生命的痛苦与激奋的直接呈现;毕加索则以艺术作为一种形式实验,以无所不在的变形来改写直观景象;波洛克则是现代行为艺术的先驱,他将绘画作为一种身体运动的自在行为。他们三人的绘画成为售价最高的现代作品,既可以说是一个世纪的历史选择,但是,同时又可以说这个“历史选择”是不可预测的。
虽然中国的艺术收藏历史流长,但以艺术拍卖为基本形式的艺术投资只有17年的历史。有媒体报道:1978 年李可染的画为90元一张,后来涨到20万元,而今次嘉德上拍的李可染的《长征》以1.075亿元成交,保利上拍的李可染另一幅《长征》也达9856万元。“只有17年历史的中国的艺术品拍市场完成了西方几十年才完成的拍到亿元阶段。”然而,中国艺术投资市场不只是超速赶上了西方市场,而且其持续逐年攀升的爆发性的过火,已经超越西方市场。2011年嘉德北京春拍会,齐白石为蒋介石60岁贺寿的《松柏高立图 篆书四言联》(1945)以4.25亿人民币天价拍出。据媒体报道,送拍人在2005年、2010年共计1700万人民币先后拍得此作品的图和联,这次嘉德北京春拍会以8800万元起拍。这幅作品创造的4.255亿元人民币的成交价(落槌价3.7亿元,另加15%佣金),不仅创下了齐白石作品拍卖的新纪录,也在不到一年间把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最高价从1亿多一下子拉到了4亿多。这种天价翻倍的加速度,在世界艺术品拍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国际绘画市场最高拍卖纪录,从凡高的油画《花瓶,15朵向阳葵》1987年创造的8000万美金拍卖纪录,到波洛克的油画《第5号,1948》2006年创造的1.568亿美金拍卖纪录,经历了近20年时间。无疑,只有进入疯狂运转的轨道,“中国艺术拍卖的天价翻倍”才是可能进行和理解的。
在“二战”后,日本经济获得持续增长,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高股价、高房产的泡沫经济,剩余资本涌向国际艺术投资市场,在1987年至1990年间,日本在苏富比和佳士得等拍卖场上吸进了价值约138亿美元的艺术品,占当时世界艺术品交易市场的30%以上。然而,20世纪90年代,日本股票、地产市值缩水50%以上,泡沫经济破灭,日本陷入高速发展之后的长期停滞阶段,而以高价收购的西方艺术品也命运多舛。在泡沫经济破灭之后,这些用于银行抵押的艺术品的价格已经在原价的基础上大打折扣,铃木、高桥等大批日本实业家不得不将手里的西方绘画在低于原价的条件下用于银行抵债。
日本上世纪的投资教训证明,艺术投资的价值并非是“只增不减”的,从纯粹投资的经济学角度来看问题,利润总是与风险成正比的。金融投资的利润最大,而其风险也最大。中国艺术投资已经完全被投资市场纯化为金融投资,实际上也就是将艺术投资的风险变成了金融风险。中国目前艺术投资市场的过火,明显在重复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日本艺术投资风潮。换言之,中国艺术投资市场已经形成了远超过中国经济承受力的巨大泡沫,在日本之后,这个艺术投资巨泡的破灭,是迟早的事。
·上一篇文章:2011艺术品市场:资本大举进入利弊兼有
·下一篇文章:艺术市场为什么需要古代书画?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shsc/12142152BC74721C8AF976AGHD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