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导刊:金融海啸不是秋拍成交下滑的借口

收藏导刊:金融海啸不是秋拍成交下滑的借口


来源:收藏投资导刊  文章作者:毕武英等

 

  瓷器工艺品:古代、现当代冰火两重天

    中国嘉德2008秋拍18个专场中,“紫玉金砂名品”和“国石国艺”专场以92%和91%的成交率位居成交榜前列,而“现当代陶瓷艺术”专场也以76%的成绩排在第四名。在书画和古董珍玩门类遭遇市场调整的时候,现当代工艺品却表现得十分良好。对此,负责这三个专场的嘉德拍卖公司瓷器工艺品部经理陈林林介绍说,“国石国艺”专场中的寿山石、巴林石因为存在资源稀缺的问题,现在的寿山石作品的材料甚至都是以前遗存的,像这种资源性的东西更能被藏家、投资人所关注,另外,定价的合理也是导致这次成交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紫玉金砂名品”紫砂壶专场形式拍卖也是第一次,这次拍卖的作品是20年前台湾藏家以较低的价格在大陆购买的。当时台湾的紫砂市场很活跃,台湾藏家以较低的价格“先下手为强”。后来,台湾经济下滑,大陆的紫砂市场开始兴起,这批紫砂也属于回流艺术品了,虽然定的价格比台湾藏家当时买的价格高很多,但跟大陆的价格相比还不是很高,所以造成这次竞买比较激烈。至于“现当代陶瓷艺术”专场跟春拍97%的成交率相比,这次76%成交率可以看出有所下滑,但整体来说,成交还较理想。当代陶艺还是我们的传统陶瓷文化,自身的文化容易接受,使得金融危机对他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大家还是将现当代陶艺看做是一个比较稳妥的投资品种,价格上也比较能接受。当代陶艺的二级市场也才刚刚开始,有这样的表现也很正常。记者了解发现,很多在春拍中就有作品上拍的陶艺家,此次上拍作品的成交价比春拍时都要高,例如白明、白磊等陶艺家,可见现当代陶艺的二级市场开始逐步成熟,陶艺家的作品通过拍卖逐步被藏家认可。

    一位业内资深经纪人则表示,现当代陶艺、紫砂、国石之所以成交如此火爆,关键原因还在于作品的价格并不是很高,多数在几万元至十几万元之间,这种保真、低价位、具备一定艺术水准的艺术作品对当下众多实力不是很强的藏家、投资人来说,预期的升值空间要比其他艺术品门类要大得多。而事实也证明,此次嘉德的三个现当代艺术品专场迎合了当下投资人的心理。这位经纪人认为,现当代艺术品目前还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收藏品,当下买家之所以对其青睐,一是属于日常生活中的高端消费品,另一种心理就是对其以后的升值空间有所期待。

    相比现当代艺术品,嘉德此次“瓷器玉器工艺品”专场却惨遭滑铁卢,432件拍品,成交率只有44%,总成交额只有2764.16万元,相比春拍160件作品就创造了62%的成交率和5594.064万元的总成交额,此次瓷器玉器工艺品的境地不得不让人深思。之前各方评论都一致认为,古董珍玩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小,属于最抗跌的艺术门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位藏家说,瓷杂板块的持币观望心态或者说持币等待精品心理导致整场拍卖大部分作品流拍。这位藏家说道,在当下的环境下,够藏艺术品一定是这次买了之后以后就买不到了或者说以后就很少买到的作品,而对于不管在哪个时间段,在哪个拍卖行都能买到一般的作品,藏家此时就不会将它急于作为够藏的对象。金融危机下,一些藏家由于对市场抱有怀疑态度,只要不是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很难将一件作品放到当下的拍场上拍卖,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也是嘉德此次瓷器玉器工艺品专场精品少,从而导致一般作品的低成交。

    有人说,艺术品市场永远都是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并存。艺术品作为精神消费产品,有着强大的诱惑力,收藏也会上瘾,遇见自己喜爱的艺术品,此时再谈市场规律恐怕也无从谈起。就像在今秋华辰瓷器拍卖现场,一位藏家将一件高仅3.2厘米,估价2万至2.5万元的青白玉螭虎纽小印章举到10.5万元,最终将其收入囊中,这位藏家表示,此次来的目的就是冲着这件拍品,非常看好这件玉器,至于拍到这样的价位事先也没有料到,由于对这件作品出自真心的喜爱,使得他的号牌举起几十次,最终如偿所愿。一位市场人士认为,内地市场需要这种藏家,如果更多的人是出自内心的收藏,艺术品市场受各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小些,而遗憾的是内地还缺少这样的藏家,不成熟的藏家体系在金融危机来时自然土崩瓦解。相比嘉德的瓷杂拍卖,华辰的瓷器拍卖现场虽人气不旺,但购买力却不弱。就像一位藏家所说,当下环境淘汰了一批以往拍场上的捣乱者,来到现场的大多为真实的买家,这也就形成了华辰此次瓷杂拍卖人气不旺,但买气却较热烈,遇到货真价实的作品,经常也会出现十几轮的竞价。最终,华辰此次瓷器工艺品虽然123件拍品总成交额仅为1552.3万元,但估价合理使得成交率达到65.57%。

    北京诚轩此次的瓷器工艺品拍卖也跌入低谷,157件拍品总成交额仅为1864.608万元,成交率为47%,成交价过百万的拍品只有5件。在今年春拍时,诚轩瓷器工艺品的成绩是230件拍品总成交额达到5339.936万元,成交率为63%,成交价过百万的拍品有13件之多。拍品数量的缩减看来在金秋的瓷杂拍卖中成为普遍现象,但市场还是没有领情,古代瓷器工艺品均以惨淡告终。

    不仅国内古代瓷杂市场表现不佳,11月4日、5日进行的伦敦佳士得、伦敦苏富比的瓷器工艺品拍卖表现和往年相比,成交额也呈下滑趋势。两场瓷器工艺品拍卖,虽然在成交率上两巨头达到66%、67%,但总成交额也只有5808.389万元、4581.547万元。相比较前两年,在伦敦一件中国古董就卖到几千万元的例子,今秋似乎很难再见到了。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古董在国际上的受欢迎度不容置疑,关键是当下的国际经济形势使得部分藏家暂时告别中国古董市场,待经济形势稍微有所好转,还会重新投入中国古董市场。

    从目前国内结束的三家拍卖公司的瓷杂拍卖来看,藏家对瓷器杂项的观望不比当代艺术低,市场和藏家此时表现出的理性也让后面的拍卖公司应在瓷器杂项的拍卖上调整策略,瓷器杂项品种上推陈出新,估价上客观合理甚至偏低,恐怕是吸引古董珍玩藏家非常重要的一点。(记者/毕武英 吴国才)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达利式骗局”搅乱艺术市场 陈逸飞也找枪手
·下一篇文章:金融海啸将艺术打回原型 艺术要靠作品说话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shsc/08124104985JE3GC52CC8H596KCB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