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界谁在害怕寒冬?是洪水猛兽也是商机
来源:东方早报 文章作者:佚名 录入时间:08-12-04 10:46:03
沫在于近几年大量涌入市场的买家只看价格不看作品,“一幅作品今年卖2万,明年卖5万,他们就觉得是好作品。泡沫里卖的都是那些简单的作品。”劳伦斯说,“经济危机使大家对于手中捏着的那点有限的金钱开始谨慎,泡沫时期依然在坚持认真创作的艺术家就在大浪淘沙般的退潮中显现。泡沫诞生的重灾区是那些没有潜力,没有美术馆专业展览的经历的艺术家。”
而曾担任艺术媒体主编,现任匡时拍卖公司尤永却认为泡沫之说“不能一概而论”,泡沫存在于“图示性比较强,重复生产的作品”。而对于今年艺术冬天的恐惧,90%源于心理问题,“强势媒体的错误引导导致信心下降,导致‘病毒说’扩散,导致投资者观望不前。”在他的眼中,艺术市场规模小,影响大,属于小圈子活动,“一年艺术品交易公开市场综合交易量比不上股票市场最差的交易量,当代艺术在其中所占份额更少,交易额每年30-40个亿,涉及人数也不是很多。”用股票曲线图般的方式来分析艺术市场是拍卖人士的常用方法。当艺术成了商品,疯狂的经济压力会“催生”更多新奇的商品,为了销售额,美学的创新和试验都被赋予一种日益重要的结构功能和地位。
是洪水猛兽也是商机
“因为一些天价操作搞不下去了,一些没有资金和学术实力的画廊会被淘汰,一些艺术家谈合作也不会漫天要价,会变得比较好合作。他们明年的计划是压缩开支,多做一些不挣钱的学术展览,每个展览拉长展期,明年是一个树立学术品牌的逆流而上的好时期。”艺术评论家朱其说。
同样身处金融危机漩涡,有人将其视作洪水猛兽,有人偏偏当作商机,“顶风作案”趁此机会开业的新画廊一个个悄悄地在上海的各处如顽强的小草般萌芽生长。
近一个月来,常熟路淮海路口的延画廊,定西路上占地1000平方米的CANART空间,虹桥路上的思竹画廊等等纷纷在这个萧条的初冬或大张旗鼓,或由圈内人士悄然相聚地低调开业。经济危机大潮席卷也裹挟着机遇,房租势必更趋低廉,人工势必无法与繁荣时期相提并论,相应之下画廊的经营成本也不如经济火热时代那般高不可攀。以思竹画廊为例,占据虹桥地区一整幢三层楼房,租金1年50万元,同样的地段,在金融危机之前这个价格是不可想象的。思竹画廊艺术总监白莉莉介绍:“我们有一个最起码延续三四年的长期计划,而且只有4个签约画家,至少我可以保证这一点,所有我这里出售的画作绝无伪作。”
刚从美国纽约艺术博览会回沪的东亚画廊艺术总监郁文怡也觉得,画廊经营是一项长期计划,这个计划中不仅仅包括钱,“我们正在努力收一些作品。今年做什么,明年做什么都有一个状况的预估和商业的心理准备。”
在上海,既然没有北京798园区 “有条件上,没条件也上”的火热风潮,自然也不会有潮水退去后的满目疮痍。
·上一篇文章:受金融风暴和商铺夹击 798艺术区风光不再
·下一篇文章:“达利式骗局”搅乱艺术市场 陈逸飞也找枪手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shsc/0812410463449HIBGCIE38I85F99KJ.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陆斯嘉 钱雪儿 |
佚名 |
滕杨 |
佚名 |
周润健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