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盗墓贼多达10万 文物经倒手后成顶级收藏

中国盗墓贼多达10万 文物经倒手后成顶级收藏


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董钊等


 

    “那天,一个河南的车主来修车。我看见他车上,有一个我从没见过的东西。”张大军说。

    “没见识”,车主笑话他,“那叫‘洛阳铲’,专门用来找古墓的。”

    “找古墓?”张大军心一动,难道这个外形精瘦的河南人,就是传说中的盗墓贼?

    河南人经常到他这来修车,一来二去的,张大军和他搭上话了。

    河南人说自己是来邹城“找活的”(探寻古墓),想在当地找个“支锅”(盗掘活动负责人)。

    “干一辈子不如挖一铲子。”张大军动心了。经河南人牵线,他又认识了不少道上的人。

    为学到真本领,张大军独自一人用残疾的双腿驾车,到河南、陕西寻找“高手”拜师学艺,“车上放一箱子红牛饮料,一路走一路歇一路喝,也不觉得累。”

    他还从古玩市场和书店里买了很多有关书籍,埋头苦读,“就是上学时也没这么认真过”。

    甚至,为了增加实战经验,他还跟着“高手”到盗墓现场实地“考察”。对外地前来“找活”的人,他总是好吃好喝招待。

    家里的钱一点点花光,媳妇和他闹开了,“再这样,我就死给你看。”

    可张大军根本听不进去,他让伙计们住旅店,费用他出,“这样媳妇就不知道你干什么了,我们商量事也方便。”

    说到这,张大军话锋一转,“但是,挖古墓的有几个发财了,最后还不都是妻离子散。”张大军眼神黯淡,出事后,家里还没有一个人去看守所看他。

    这之后,张大军懒得再打理修车生意了,而是经常泡在古玩市场,对一些文物品头论足。张大军说,文物市场上真正懂文物的人很少,自己的知识能达到不用去现场,光听现场的人员说和图纸就能判断墓室的位置和大小。

    偶尔,他还帮别人掌掌眼,鉴别一下文物真伪和年代,断定交易文物是否物有所值。

    但这些,都是张大军的“职业机密”,任凭记者怎么追问,张大军就是不开口,或直接岔开话题。

    经过两年多“历练”,张大军渐渐在当地古玩界混出名气了,以至于外地来邹城“找活儿”的文物贩子或盗墓贼,都要给他“打招呼”。

    而他,就像一个嗅觉敏锐的猎犬,在黑夜中嗅着蛛丝马迹的味道,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 << < 1 2 3 4 5 6 > >> >>|


·上一篇文章: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葩 中国艺术史上的波斯风
·下一篇文章:西泠印社:百年庆典背后的辛酸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artworld/106823193446K4DAKHHG362GDI58K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