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画家沈冰山传奇

盲人画家沈冰山传奇


来源:《光明日报》  文章作者:夏 欣


  从此,沈冰山往返于福州和诏安之间,开始新一轮“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苦练。他在琴、棋、诗方面的积累不时跳出来与画共舞,在宣纸上融通。

  “摸盘布局”是沈冰山作画的第一个步骤。画纸即棋盘,数十个点、线以及界河、九宫格,就是他构图的坐标系。画前他先以手忖度,确定结构走势,再把棋局、棋子纵横搏击的特点融进笔势、节奏。而“以少少子胜多多子”的牌局理念,恰如一把钥匙,攥在手里,便可删繁就简、出奇制胜。如此以棋牌局入画,“作画如弈棋”者,沈冰山是第一人。

  不止画如弈棋,还有画如诗,画如曲。诗词的意境更可拈来入画;线条的变化和质感又与音乐的节奏韵律契合。写意画需要腕力,而沈冰山的腕功是练三弦时,把重物绑在手腕上练出来的。他擅用大拇指、食指固笔,中指带腕力臂力做360度急旋,形成独特的线条表现力。他还有一个创造是用手指肚画葡萄、用指甲勾画虾,也是从手指拨弄琴弦的触觉那儿来的……

  沈冰山深知,作品“意”和“境”的分量远大于“技”,而前者取决于文化积淀的厚度,这一点他也常常用来和外甥董希源互勉,提醒董希源即使成了名也不能倦怠读书和写生。

  沈冰山还常以“戒浮”自省,把自己的学习途径归纳为“听、读、摸、思、练”,构思至“梦金色,听玉声”,睡梦中都在作画。

  用触摸来感觉和想象,是沈冰山给自己规定的长年功课。他用手触摸别人作品的笔路和笔墨层次;用手触摸一切有灵性的自然物状。为此,他常在诏安南山、平寨抚大张荷叶,拆花瓣;在村舍抱鸡鸭猫兔于怀中,以体会出各种物象的内在质感、躯体的弹性、骨骼的硬度。如此以心驱遣,画的都是心里有的,自己能“看”得到的。

  数倍于常人的穷思苦练,不断将沈冰山带入新的艺术高度。他进而渴望得到更多画坛大家的评价和指点。1988年,沈冰山由董希源陪同北上。甥舅二人带着简单的行囊,吃冷饭,乘三轮,奔波劳顿,叩门造访了沈柔坚、萧淑芳、梁树年、董寿平、乐振文等知名画家。素昧平生,主人难免诧异。但所有的疑惑和冷漠随着沈冰山作品的展平也云散天开:那些春藤游鸭、远山近水,不拘于形而畅其神,无一不鲜活而充满张力。专业画家的赞赏和评点,让沈冰山如沐甘霖。

  就是因为作品具有在不经意间抓住人的魔力,让更多的人由画知人。1992年,画家程十发一行在汕头见到沈冰山作品,十分感慨,当即题字:“艺事惟心不需目,无目有心万事成”。那一年画家范曾在巴黎博览会上看到沈冰山的画,惊异于作者是盲人,欣然在画上题字: “胸中有大千光影,笔下见如来智慧”。原上海美术馆副馆长、美术评论家丁羲元对沈冰山独特的闪电式作画印象极深,曾这样描述:“每日清晨,坐于画厅构想他的书画,待激情郁茂勃发之际,再在助手帮助下直扑画案……一如古人所谓‘雷霆乍起,惊沙坐飞之势’”,叹其勾勒物象的自然飞动之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评论家郎绍君也用“极快、极简,气猛力足”评点,说沈冰山的作品疏简、挺硬、少提按、多转动,气势连贯,妙在别人不敢为之处。

  难得的是78岁、身患多种疾病的沈冰山今天仍然保持着这样的爆发力。这是精确意念瞬间表达的本能。因为他不可能像视力健全的画家一样,可画完复修弥补,精求圆通,而须一次成画,没有补和改的余地。

  1990年以后,沈冰山多次应邀到省内外交流、办展。其中以1993年、1994年分别在福州、上海、北京举办的三场个展影响最大。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亲笔题写了“盲人沈冰山书画展”。沈鹏、吴冠中等书画名家,宋平、谷牧、方毅、吴阶平等喜爱书画的领导人悉数到场,多家媒体报道。2006年,沈冰山应邀到台北举办书画展,一时轰动两岸。

  2008年初,中央电视台录制《欢乐中国行·魅力诏安》大型节目,无需任何彩排,沈冰山按照主持人董卿的邀约信步登台,现场挥毫,艺惊四座。

|<< << < 1 2 3 4 5 6 7 8 9 > >> >>|


·上一篇文章:江西永丰农民:忙时生产 闲时作画
·下一篇文章:走进贵阳职业画家村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art/12672139495DA523386B3D83DK2088.htm